2 二次仪表检验
2.1 引用误差检验
用精度优于0.1级的一个直流标准电阻箱和一个交流标准
电阻箱,分别模拟温度电阻Rt和溶液等效电阻Rx,作为检验
的模拟信号,调节模拟温度电阻Rt,使仪表显示的温度为25℃。
将被检仪表的电极常数设为0.01(或0.1)。被检仪表和标准交
流电阻之间连接如图4-6所示。
被检仪表通电预热15min后,再根据式(4-11)的计算结果向二次仪表输入模拟溶液等效电导率1.0μS/cm、10μS/cm和100μS/cm信号。基准温度条件下溶液电导率等效电阻值的计算方法见式(4-9)。
(4-9)
式中 ——等效电阻值,Ω;
——电导池常数,㎝-1;
——电导率值,μS/cm;
记录被检仪表示值,二次仪表引用误差的计算方法见式(4-10),
(4-10)
式中 ——二次仪表引用误差,%FS;
——仪表示值,μS/cm;
——理论电导率值,μS/cm;
——量程范围内*大值,μS/cm。
2.2 示值稳定性检验
按照4.2.1的方法向被检仪表输入一个等效电阻值并记录操作的时间和仪表的示值;被检仪表继续通电12h、24h再分别重复上述工作,记录仪表示值、。仪表示值稳定性检验的计算方法见式(4-11)。
(4-11)
式中 ——稳定性,。
注:为和的*大差值。
2.3 示值重复性检验
将被检仪表的电极常数设为0.01(或0.1)。按照本规程4.2.1的方法向被检仪表输入一个10kΩ的等效电阻值,记录被检仪表的示值(),按照停止、再输入上述电阻值的操作方法,重复测量6次,以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计算方法见式(4-12)。
(4-12)
式中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 第i次测量的仪表示值,μS/cm;
——6次测量的平均值,μS/cm。
2.4 二次仪表温度补偿附加误差
检验条件:本方法仅适用于测量电导率大于0.3mS/cm的电导率表。
用精度优于0.1级的直流标准电阻箱和交流标准电阻箱各一个,分别模拟温度电阻Rt和溶液等效电阻Rx,作为检验的模拟信号,按图4-6连接。
将被检仪表的温度系数设定为0.02,将被检仪表的电极常数设为1(或0.1或0.01)。
调节模拟温度电阻Rt,使仪表显示的温度为25℃,然后按(4-13)式调节溶液等效电阻R,使仪表显示电导率为10μS/cm。记录仪表示值与模拟量输入值。
(4-13)
式中 J——设定的仪表电极常数;
k——给定的仪表电导率,μS/cm(可取10μS/cm);
调节模拟温度电阻Rt,使仪表显示的温度为35℃,按(4-14)式调节溶液等效电阻为Rx,记录仪表示值与模拟量输入值。二次仪表的温度补偿附加误差的计算方法见式(4-10)。
= (4-14)
式中 J、b——分别为仪表设定的电极常数和温度系数;
k——25℃时给定的仪表电导率,μS/cm;
t——仪表显示的温度(可取35℃)。
3 电极常数检验
3.1 标准溶液法
在检验不同电极常数的电导电极时,所选用的标准溶液应当根据待检电极的电极常数进行选择。若电极常数为1或0.1,选电导率为1408.3μS/cm的标准溶液,电极常数为0.01,选电导率为146.93μS/cm的标准溶液。
将被检电极置人已知标准电导率值的标准溶液中,将溶液的温度恒定在25℃±0.5℃。用标准电导仪或交流电桥测量其电导或电阻值(如果用标准电导率仪表进行测量时,可将仪表的电极常数调节至J=1的位置)。
电极常数的计算方法见式(4-15)。
(4-15)
式中 ——电极常数,㎝-1;
——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值,μS/cm;
——电导率仪表测量值,μS;
——交流电桥测量的阻值,Ω。
3.2 标准电极法
将标准电导率仪的电极常数设为1。
把已知电极常数为的电极置入某一电导率稳定的水样溶液中(水样的电导率在10min内不变),用标准电导率仪测量其电导为。
再把被检电极(设电极常数为JX)置入上述水样溶液之中,用标准电导率仪测量其电导为。电极常数的计算方法见式(4-16)。
(4-16)
3.3 电极常数误差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见式(4-17):
(4-17)
式中 ——电极常数误差;
——被检电极常数,cm-1;
——厂家给定的电极常数值,cm-1。
第五节 小结
(1) 测量氢电导率的方法可灵敏地反映水、汽中阴离子杂质的总量,是监测凝结水、给水、蒸汽中有害阴离子的主要手段。
(2) 测量凝结水、给水和蒸汽的氢电导率,其温度系数随温度和电导率变化。严格控制水样温度或选用具有非线性自动温度补偿功能的电导率仪表可有效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3) 采用“替代法”对氢电导率测量电极的电导池常数进行检验校正,可以减少电极常数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4) 在氢型交换柱装树脂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树脂层中存在气泡。
(5) 应注意避免氢型交换柱所使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有裂纹。
(6) 使用氢型变色阳离子交换树脂是解决氢型交换树脂失效引起的错误信息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