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氧化塘和养殖塘等属于水体净化法;过滤田和灌溉田等属于土壤净化法。水田灌溉则介于两者之间。水体净化法的净化过程和机理与人工条件下的活性污泥法相类似;土壤净化法的净化过程和机理则与人工条件下的生物膜法相类似。
(一)生物塘
1. 生物塘的种类
在天然或人工整修的池塘里,利用塘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设施,叫做生物塘。按照生物塘中微生物活动的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类:好氧塘--池子浅,阳光透射,负荷小,全部废水都能进行好气生物转化;‚兼性塘--池子较深,阳光半透射,负荷较大,池的上层进行好气生物转化,底层和污泥层进行厌气生物转化;ƒ厌氧塘--池子深,负荷大,废水进行厌气生物转化。
按照生物塘的利用情况,可特其分为单纯处理型和兼作利用型。单纯处理型仅用以处理废水,兼作利用型可以在塘中养殖青绿饲料、藻类、海带、藕及鱼等,因而叫做养殖塘。
生物塘一般都采用藻类生化复氧和水面自然复氧方法以取得微生物需要的氧气,但也有通过人工机械曝气方式进行补充供氧的,后者叫做曝气生物塘。
几种生物塘的特征见表8-7。
生物塘还可分为单级和多级两种。多级(4~5级)的后几级常用作养殖塘。
(1)生物氧化塘 生物氧化塘多指好氧生物塘及深度较浅的兼性塘。池塘中氧可通过水面自然复氧和藻类的生化作用复氧来补给。生物氧化塘中活动的植物性浮游生物是很多的,代表性的种属有:绿藻类的小球藻、栅列藻;鞭毛虫类的衣滴虫属、眼虫属等。
由于微生物在生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溶解氧,致使水体表层的溶解氧来不及及时扩散到深层,造成了溶解氧沿深度的分布不均匀。水体表层溶解氧浓度大,是好氧微生物活动的好场所,称为好气带。在深层溶解氧的浓度低,约为0.2毫克/d,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活动的场所,称为兼气带。如果池子很深,则*下层及污泥层是厌氧微生物活动的场所,称为厌气带。
一般废水池塘中阳光能够射进的深度不超过0.4~0.5米。在此深度内有大量的藻类生长,溶解氧浓度高,异养微生物代谢旺盛,有机物分解快。所以把深度不大于0.5米的浅水池塘,比叫高速氧化塘。深度在l~2.5米范围内者,既有好氧分解过程,又有厌氧分解过程。这种池塘的生化反应速度较慢,叫做普通氧化塘或兼气氧化塘。普通氧化塘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及其分解有机物的过程,示于图8-40。
氧化塘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因而对氧化塘的BOD负荷和停留时间不宜作统一规定,应因地制宜。国外,BOD负荷常在9~19克/米2·日范围内;在我国,经过机械处理的废水为200~250米3/公顷·日;经过生物处理的废水为4000~5000米3/公顷·日。
(2)曝气塘 为了加强复氧强度,可在生物塘上设置机械曝气器。曝气塘内水流紊动激烈,各处充氧比较均匀,水较浑浊,藻类无法生活,其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于活性污泥法。有机物的去除率和温度、停留时间及废水特性有关。
曝气塘的深度一般为3米,停留时间介于3~8日,BOD负荷多为0.03~0.06公斤/米3(塘)·日,去除率可达90%。
(3)厌氧塘 在厌氧塘中,BOD负荷很高,溶解氧被消耗殆尽,因而只有***和兼性***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这个过程和污泥的厌氧消化相同。厌氧分解的效率与温度有关,—般建造的池型为了能够保温,要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应尽量小些,池子的深度要大些(2.5~4米)。
(二)污水灌溉
1.污水灌溉的作用
(1)净化废水,保护环境 进行旱田灌溉时,废水的净化原理基本上和生物膜法相同。悬浮物被截留于上土壤表层;胶体和部分溶解物被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离子态污染物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而被土壤颗粒截留下来。
在污水灌溉过程中,被截留及吸附的污染物和土壤微生物一起,形成很薄的生物膜,进行着有机物的生物转化。在土壤表层,通风条件好,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生物氧化作用强烈,因而去除率高,属于好气生物处理带。该带大体在土壤表层0.2~0.3米范围内;当土壤孔隙大负荷低时,可能更深些。其下部供氧条件差,逐渐进入兼性生物处理带。再往深层,便是厌气生物处理带。
进行水田灌溉时,污水的净化机理和生物塘类似。水中的悬浮物沉���水底,胶体和溶解物分散于水中,前者靠土壤微生物进行净化,后者靠水体微生物来净化。由于农田作物的覆盖,光合作用不充分,所以藻类的作用已不象氧化塘那样重要;而且主要依靠水层浅及风力扰动等有利条件进行大气复氧。水田灌溉中,微生物十分活跃,加之农作物的吸收作用,致使有机氮代谢产物的NH3下降得十分迅速。
(2)给土壤提供了水分和肥分 农作物需要充分的水分以维持其生理过程,一般由根系吸收,通过茎叶,*后向大气蒸发。土壤也需要水分以溶解各种肥料营养物质,供给农作物吸收。土壤微生物也需要湿润的环境,以进行生命活动。可见土壤中的水分是何等的重要。凡是以补给水分为主要目标的灌溉,称为浸润灌溉。
废水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各种肥分。据我国一些城市的分折,污水中含总氮30~90毫克/升,氨氮5~50毫克/升,磷4~40毫克/升,钾5~40毫克/升。凡是以施肥为主要目标的灌溉,称为施肥灌溉。
此外,污水灌溉还能改良土壤,使贫瘠板结的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污水灌溉还能提高土壤温度,延长作物的生长期等。
污水灌溉也存在一些问题: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的组分逐日增多,毒物也随之增加,不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有的毒物还能在土壤中积累;其次,污水常年不断,而农田需要则是有季节性的;再其次是灌溉水量与废水量不协调,并不是有多少污水都能包下来的,灌溉过量还会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
2.污水灌溉对水质的要求
(1)不含有害农作物的有毒及有害成分;严格控制重金属和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酸碱度应适中(pH值=6~8);温度不高于40℃;悬浮固体浓度不大于200~300毫克/升。
(2)不淤积和堵塞土壤孔隙,不使土壤盐渍化。
(3)不传染**。
(4)不污染地下及地面水源。
(5)不含有能在农作物中积累的化学物质。
利用工业废水灌溉时,必须持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一般应在小型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水质标准。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各种原始资料,如: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土壤资料,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污水资料等,以便做好进行污水灌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废水只有经过适当的处理(机械处理或生物处理)之后,才能用于灌溉农田。所以,灌区位置的选择应与废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结合起来考虑。通常应把灌区选于处理厂的附近,*好把灌溉干渠与污水处理厂出水渠结合起来,使排灌两便,又节约投资。如果处理厂附近有丰富的地下水源或地面水源,灌区应选于较远较高的缺水地区,以防污染水源,并解决农田需要问题。选择灌区还必须考虑终年利用的可能性,*好能做到全年均衡用水。对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好,低洼易涝有给水水源的地区,一般不应选作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