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日本工业机器人进入中国掀起热潮不知大家是否知道,2013年将成为日本工业机器人转战中国生产的“元年”。年初,日本机械厂商不二越公司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始生产机器人,6月下旬,在该领域数一数二的日本安川电机公司也将在常州市启动机器人新工厂。据称德国KUKARoboter公司也将于年内在中国正式投产,原先仅有瑞士ABB公司的“当地生产企业”在迅速增加。
相当于中国版“日本机器人工业会”的业界团体也于4月成立, 这意味着中国当地的工业机器人普及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在6月3日《日经商务周刊》的总编采访中,安川电机会长兼社长津田纯嗣曾谈到,“人的心境”将推动中国的机器人普及。
那么,中国当地制造业目前究竟出现了哪些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川电机(中国)公司董事长后藤英树。
——贵公司设在常州市的机器人工厂即将启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称,目前在中国已有9.99万台(2012年推算值,日本约为29万台)机器人在运转。可否谈谈贵公司为何要进行当地生产?
后藤:正如您所说,中国有些工厂已经开始采用机器人。主要是汽车厂商和初级部件厂商。而且是以日本和欧洲等外资企业为中心。要生产同样的汽车,就需要使用同样的设备,因此汽车领域率先采用机器人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这些企业大多使用与本国工厂相同的机器人(例如,德国大众公司以KUKA、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发那科为中心)。该领域使用的机器人数量今后应该会随着中国汽车生产的扩大而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