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钉的分类
铆钉的分类
首铆钉是典型的单面铆接零件,这种紧固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辆,机电产品,建筑装修以及家用电器。
根据GB/T3098.18-2004规定了盲铆钉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包括:剪切、抗力、钉头保持能力、钉芯拆卸力(安装前)及钉芯断裂共5项试验。也可根据使用要求,对铆钉进行可铆性及剪切强度试验。 对钢制铆钉,不仅对材料的选用规范,而且对铆钉热处理状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标准有GB/T699-1999《上等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碳素结构钢》、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铆钉用材料牌号为Q215、Q235、10#、15#、20#、ML10、ML20钢等。由于品种规格都比较少,不能满足目前铆钉生产的需求。在生产实践中还有大量借用日本JIS标准中的G3506、G3507、G4105和美国ASTM标准中的许多钢种牌号,如SWRM10、SWRM17、SWRCH10K、SWRCH10A、SWRCH15A、SWRCH22A、SWRCH35K等牌号。
铆钉表面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裂缝;钉头顶面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金属小凸起;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圆钝、飞边、碰伤、条痕、浮锈以及杆部末端的压扁,对铆钉杆部同轴度公差要求较高。为此,对铆钉原材料和成品应进行退火热处理。
铆钉退火热处理的种类很多,可根据客户技术要求给予适当选择。下面作一简述,供同行参考。
1、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使钢获得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的细粒状(球状)碳化物组织的工艺方法。中碳或中碳合金钢必须用球化退火,而对于
冷镦挤压成型用低碳钢也必须用球化退火,硬度可在140~160HBW(82~86HRB)。
2、低温球化退火
低温球化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Ac1以下20℃左右较长时间保温(一般在4~8h)以获得球状珠光体的热处理,此工艺适用于经冷形变加工、冷冲压加工件。
如10、15、20#钢720℃×3h退火后,布氏硬度150~180HBW降至120HBW(75HRB)以下。
如35、45#钢720℃×6h退火后,布氏硬度180~217HBW降至150HBW(83HRB)以下。
3、等温球化退火
等温球化退火是将低、中碳合金钢加热到Ac1+(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冷却到略低于Ar1以下的温度,等温保持一定时间(使等温转变进行完毕),然后炉冷或空冷的球化退火工艺。 ML40Cr 760~780℃加热保温4h降温至670~680℃等温6h,布氏硬度155HBW(85HRB)以下。
SCM435 770~790℃加热保温2h降温到690~700℃等温4h,布氏硬度160HBW(86 HRB)以下,与一次球化退火相比,等温球化退火可获得较好的球化质量并可节约工艺时间。
4、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经冷形变后的铆钉在低于再结晶温度加热,以去除内应力,但仍保留冷作硬化效果的热处理。习惯上,把较高温度下的去应力处理叫作去应力退火,而把较低温度下的这种处理,称为去应力回火,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5、不完全退火
亚共析钢冷拉料坯常用完全退火,而对于低、中碳钢及合金结构钢。如15、20、35、45、40Cr、40MnB,因晶粒长大倾向较大且不均匀,用完全退火不易控制晶粒度,并为了降低钢材脆性,宜采用不完全退火加热在Ac1与Ac3之间,加热到温后短时保温,之后缓慢或控速冷却,以获得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称为不完全退火。如10、20#在820℃加热保温1h,缓冷或空冷,硬度可以170HBW降至140HBW(82HRB)以下。
6、再结晶退火
在冷形变加工中,钢材的硬度、强度和内应力随形变量增加而增长,塑性则随形变量增加而降低。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组织和性能有恢复到冷形变前状况的趋势。
低碳钢的再结晶温度在450~650℃之间,随着含碳量及合金元素数量的增加,再结晶温度不断升高,超过Ac1温度时将优先发生相变重结晶。这时,只能采用低于Ac1温度的软化退火来降低冷形变材料的硬度。低碳钢在冷镦、冷拉、冷冲、冷挤等加工后的再结晶退火温度常取600~650℃,硬度在75~85HRB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