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需要明确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的新定位,筹谋低碳新路径。目前,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约为40%,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21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仍高达56%,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约30%,其中煤炭50%以上用于发电。按照国际经验,动力煤集中用于发电和供热是相对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同时各行各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是大势所趋。因此,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既要考虑逐步减少发电用煤用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量问题,还要考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到电力行业的影响。
去年以来,国内各类研究机构纷纷开展电力行业“双碳”目标及路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我在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专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电力行业子课题论证过程中,经过一年多的收资、研讨和量化分析,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准确研判电力行业在“双碳”战略中的定位十分重要。电力行业排放总量大是客观事实,但其碳减排节奏和路径应当算总账、算大账,也就是说,电力行业碳减排进程应取决于国家如何以较低的代价实现“双碳”全局目标的总体部署。这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中央于2021年10月发布了“双碳”政策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下一步还要将碳减排总量目标按时间进度分解到各行业各地区,并建立严谨的方法论,同步推进统计核算与动态监测考核,从而形成闭环体系。实践已证明,电力行业碳减排不等于简单地去煤电,新能源增长需要与电源组合、电网结构布局调整以及负荷的能动性相匹配,电力的清洁低碳转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电力行业要承担其他行业电气化带来的碳排放转移,新增电能需求难以完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电力行业排放达峰滞后于其他行业更符合规律,也有助于全社会提前达峰。
一、产品概述(WBZD-III油气振荡仪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WBZD-III自动振荡仪,用于油中溶解气体组合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的振荡脱气;油中水溶性酸测定法的振荡脱气,亦可以用于其他理化实验中的恒温定时振荡。由于其采用电热管作为加热源,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同时消除了远红外线渗透加热。而引起油品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的弊端。该仪器采用PID加热方式,温度控制精度高,操作方便,同时,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要技术指标(WBZD-III油气振荡仪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1、显示方式:液晶全中文显示。
2、温度范围:室温——100℃
3、控制精度:室温——50℃±0.3℃ 50——100℃±0.5℃
4、振荡频率:275±3次/分
5、震荡幅度:35毫米
6、时间控制方式:
7、振荡20分钟,静置10分钟报警。
8、振荡5分钟停止振荡同时报警。
9、0——99分钟内,任意分别设置振荡时间或静置时间。
10、每次振荡样品数量:
11、50或100毫升注射器8只。
12、250毫升三角烧瓶6只。
13、电源:AC220V±10V 频率:50HZ±5HZ
14、消耗功率:800VA
15、外型尺寸:600×400×500
三、使用方法(WBZD-III油气振荡仪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1、仪器应放置在坚固平整的工作台上。
2、电源插座容量应大于5A,并有良好的接地。
3、根据振荡样品的不同,更换不同的样品盘,方法是将样品盘固定螺钉松下往上提,即可取出,然后换上所需要的样品盘,并拧紧螺钉。
4、打开电源开关. 将样品放入样品室
5、根据所需要的工作状态或工作模式按下相应的键,仪器即自动加热,待仪器达到所需要求的温度后,,仪器即进入自动工作状态.
6、到时间后仪器自动报警。
四、工作状态如下:(WBZD-III油气振荡仪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1、油中溶解气体振荡脱气时,仪器振荡20分钟后,停止振荡,静置10分钟后,自动报警。
2、做油中水溶性酸测定的振荡时,,仪器即进入振荡工作状态,5分钟后自动停止振荡且报警。
3、在做其他理化实验的振荡时,可任意设置温度,振荡和静置时间,仪器即按设置时间要求振荡或静置,工作完毕即报警。
五、注意事项(WBZD-III油气振荡仪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1、仪器安装在水平坚固的工作平台上;
2、不得安装在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
3、仪器不得安放在湿度大的地方;
4、室内温度在-10 - 35℃。
合理调整以煤电为主的发电量结构是*大难题。煤炭的供需平衡和煤电的稳定运行事关我国能源保障及电力供应可靠。国际上正经历去煤化的浪潮,目前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超过60%,整体上也面临逐步减量的压力。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电力系统高峰时段的电力电量平衡问题异常突出,煤电承担灵活调节和电力平衡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稳妥处理好煤电发电量逐步消减和电力保供的关系至关重要。新能源发电量对煤电发电量的平稳替代方案必须经过全方位谨慎分析论证。2021年下半年,国内由于缺煤停机而产生限电现象,欧洲由于新能源发电量不足叠加油气供应短缺不得不增发煤电,这些均表明传统化石能源的减量退出必须以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可靠为前提。
电力行业碳减排采用“先慢后快”路径总体更优。按照2060年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考虑,假设碳减排存在“先慢后快”“匀速下降”和“先快后慢”三种路径,在碳预算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经过比较论证,结果显示:“先慢后快”路径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相对更好。
原因有三点: 一是电力行业碳减排的节奏必须以确保电力供应可靠为先决条件,我们对新能源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现阶段的认知还不够清晰;二是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的低碳技术尚处于攻克突破阶段,比如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规模化新型储能技术、大规模波动绿电制氢技术、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和组网技术、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和系统运行控制集成技术等,这些技术要么不成熟,要么应用推广成本令企业不堪重负;三是制约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因素也不容忽视,相关政策的效果还需要实践检验。
推进供需两端多元化发展是兼顾电力保供和低碳转型的良方妙药。传统的电力系统要发输供用瞬时平衡,维持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近年来,为应对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的新概念不断涌现,譬如,高弹性电网、高韧性电网、发电与用电解耦等。经过研究我认为,在电力供应侧,除了大力发展新能源,还必须强调存量和增量匹配、各类发电组合优化。积极推进剩余水电资源开发,可靠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气电,合理统筹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发展,这些举措一个都不能少。
需要强调的是,2030年前,需要建设一批高参数且具备深度调节能力的煤电机组,还要抓紧对规模庞大的煤电机组分类实施灵活高效的技术改造。电网环节,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和省间的电力交换能力,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同时,配电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空间巨大,应调整过去的发展思路,促进新能源和新业态融合发展、同步增长。
面向需求端,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全社会都把重点放在扩展供应能力上。今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对新能源的波动性需要多管齐下,采用市场化办法充分调动用户端资源参与电力电量平衡,不失为投入产出效益较佳的选择。预计2030年、2060年需求侧可利用规模将分别达到系统*大负荷的6%、15%以上。在需求侧响应资源中,空调负荷和部分工业生产负荷应被优先调用,通过电价等经济激励信号促进用户改变用能计划,有效降低负荷峰值。“十四五”期间,一方面应加快需求响应的市场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有序用电预案保底,以此应对极端天气和新能源连续低出力所引发的大规模缺电风险。
扬州万宝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