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差是两个振动的相位之差。
相对相位是两个选频振动信号波形*近对应点(如正峰与正峰)之间的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并不讲相对相位,而只讲相位差,是因为实际上已经将相对相位所强调的“*近的对应点”溶进了相位差中。例如,假设H点、V点工频相位分别为3°、358°,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既可以讲为355°,也可以讲为5°,而讲相位差为5°可能更使问题清晰。
通过相位(差),可以很具体地想象到两个振动矢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谁先谁后:相位小的在先、称超前,相位大的在后、称滞后,因为相位小的先到达**个正峰、即*大振动点处;
相差的时间t:t=相位差×周期/360=相位差/(工频×360),实际中很少算,主要是由相位差(角度)的大小想象两者间隔时间的长短;
空间位置:相位差就是空间方向差夹角的角度。
相位差表面上看是一个角度,实际上是反映了两个振动在时间先后关系上或空间位置关系上,是否存在差异、存在什么差异、存在多大差异。在分析振动原因和判断振动故障类型时,往往更关注相位差,而不是相位。
例如,对于工频异常的振动故障,在分析振动原因、区分故障类型时,相位差可以更清晰地表明振动过程中各位置处的相互关系。仍然拿上图中测得的工频相位来说,测点H处的相位为45°,测点V处的相位的为135°,H点处的振动超前 V点处90°,俩测点的相位差为90°,表明H、V处的*大振动不同时,相差的时间正好是转子转过俩测点的时间(俩测点相互垂直,正好是90°),很可能是不平衡问题;另外,假设H点、V点工频相位都为0°,那么则表明在H点、V点测得的工频*大振动是同时、同方位的,此工频的*大振动方位始终在垂直方向的上方,与键相探头成90°夹角,因此,肯定不可能是不平衡问题,而可能是轴承的间隙或刚度、或支承刚度在垂直方向上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