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小涵洞宝应大运河北起点

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你了解她的历史吗?你知道她不为人知的美吗?在扬州运河段*北端宝应,向您讲述母亲河的动人故事。
  “小涵洞”,宝应运河*北点
  站在宝应和淮安交界处南望,运河水安静地流淌着。两个不大的水泥屋子隔着淮江公路相望,四周绿叶蔓生,红砖墙面上写着“泾河洞”三个字。“我们宝应人,通常称这里为小涵洞,这里也被认为是宝应运河的*北点。”宝应文博专家孙茂昌介绍,“别小看这些涵洞,可都连接着好几个乡镇的水脉。”
  岸边,早有人踩出了一条细小的土路。顺路而下,可以看到浩浩汤汤的运河水,通过闸洞,向东流去。经过闸洞的水流,去势稍缓,尽管如此,却依然成为泾河、曹甸、西安丰、射阳湖几个乡镇的主要水源之一。“以前没有这些闸洞,河东的居民在旱季时,就会开挖运河堤岸,引水灌渠,可是有时挖的口子大了,就容易形成涝灾。自从有了闸洞,能够自由控制水量,这样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孙茂昌说。
  小涵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八年,小涵洞宝应大运河北起点也就是1783年。后来,在1950年、1972年分别改建,从当年的砖石结构,改成了现在的水泥建筑,闸栏也从当初的木质,成了现在的电子化控制,古人智慧,今人科技,让运河这条母亲河,能够更好地哺育两岸居民。
  顺着岸边行走,不多久,就能看到这样的一个闸洞,一路数过去,42公里长的宝应运河段,这样的闸洞有21座之多,整个宝应区域的乡镇,都靠这些闸洞所牵引的河水滋润着。大运河,如同一道粗壮的血管,分出21条支脉,丰盈起宝应土地鱼米之乡的盛名。
  “邗沟十三变”,全发生在宝应
  从小涵洞向南步行约一个小时左右,淮江公路就在面前分岔而行,靠左的那条,是一直往南的公路。而在右边,则是一道明代的运河古堤,水泥的地面下,压着数百年的岸堤,如同一支强壮的臂膀,将宝应县城轻
轻揽着。
  “你现在走的这些地面,都是泥土回填而成的,放在古代,我们可是行走在运河水中了。”孙茂昌笑道,“要说运河河道的变化之多,宝应段*是频繁。史上所说的邗沟十三变,说的就是宝应。”
  从三国开始,到明朝结束,1400年间,运河河道历经十三次变道。令人称奇的是,这十三次变道,竟都是发生在宝应境内。每一次河道的变化,都让运河有了崭新的容颜。小涵洞宝应大运河北起点古代运河,现代运河,在宝应境内亲密连接,然后挥手告别。
  在上世纪90年代,宝应曾出土了北宋时期的墓葬群,那些出自陕西耀州窑、河南临汝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北定窑的精美瓷器,展示了千年前宝应人的精致生活。但是,如果没有运河的流通,这些瓷器又如何能够来到宝应?河道多变,变出了一个历史积淀丰富的宝应县城。然而,在这些岸堤之下,还沉淀着多少令人称奇的传说呢?相传三国时期的袁术,墓葬就在范水的岸堤之下,也曾出土了锋利的宝剑和精美的铜镜。只不过,现在尚未定论。
  一桥飞架东西,如天落彩练
  在古代堤岸上继续前行,不多久,就看到一桥飞架东西,蓝色的桥柱,如同天落彩练,横架两岸。桥栏上,雕刻着朵朵荷花的图案,抬头望去,如同百株玉莲,盛放在半空之中。
  桥下,便是一处绿草如茵、绿树成行的公园,只一座石栏勾砌的小亭,几块看似随意的石碑,就成了运河边上的一道风景。看上去,这处公园面积不大,设施也很简单,甚至,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名字。
  “尽管这里距离城区比较远,但是大家空闲时候都喜欢来这里走走看看,我们宝应人都叫这里为运河公园。”正坐在亭中等人的陈香芬说道。那是,运河在侧,已是*好的景致,又何需他物陪衬。约上三两好友,漫步其中的石径,满眼都是碧波河水,青翠杨柳,那该有多心旷神怡。
  宝应城区内,共有两座运河大桥。自来水公司的取水处,就设在两座大桥之间,从这条运河中抽取的河水,日夜陪伴着这座城,滋润着这座城里作息的居民们。
  站在运河宝应段,看到飘扬着红旗的船队在身边川流不息时,那种生机勃勃的活力,会让你忍不住,在岸边跟着跑起来,迎着风,嗅着河水清凉的味道。
  如果不是亲身来到这里,可能还不会知道,运河,对于宝应来说,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
  运河,不但是整片宝应赖以生存的水源,更是一条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
  很多工厂,都依河而建。那些堆积如山的建材,那些如瀑布飞泻的沙石,都让河边的每一个码头,显得如此活力四射,或许,这样的运河,才是*真实的。这也是运河,*想带给我们的。
信息整理:扬州鹏远电气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http://www.pyyq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