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贵州农网发展一年更比一年强

 2006年,贵州农村电网建设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正确领导下,按照“强本、**、**”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在农网建设、农网科技进步、规范化管理、行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农村供电量2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完成农村售电量18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8%。供售电量已占到贵州电网公司全年售电量749亿千瓦时的27%,成为我省电量增长的又一主力。农网建设35千伏及以下去年投资达8.7亿元,通过农网建设,全省村通电率达99.4%以上,实现户表率达78%,全年减轻农民负担3.8亿元。

  农网建设成绩突出

  2006年4月11日以黔发改能源2006372号文下达了6.76亿元的农网改造资金。截至2006年11月底,35千伏及以下工程累计完成28133.6万元,共建成10千伏线路1663.279千米、400伏线路974千米、220伏线路5114千米,新增及更换配电变压器1893台,改造配电台区757个。全省约744.2万农户中,除去因体制不顺而仍属转供性质的13.6万户外,已安装一户一表、实现同价的有563.3万户,占全省农户的75.69%。去年县城电网改造工程35千伏及以下投资20176万元,截至去年11月底,35千伏及以下工程累计完成45027.07万元,共建成35千伏变电站9座(容量5.7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69.6千米、10千伏线路1148千米、400伏线路746千米、220伏线路234千米,新增及更换配电变压器1062台,改造配电台区435个。年内可以完成20176万元的年度投资计划。

  科技进步为农网**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去年贵州电网公司在农网的科技进步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县调自动化系统共建成投运15套,到目前全省已投入运行43套,投运率53.1%。贵阳市北、市南供电局的县调自动化系统已全部建成运行。县级营销系统共建成投运37套,到目前全省已投入运行61套,投运率69.3%。市北、市南、遵义、安顺、都匀、毕节、六盘水等7个供电局所属的县供电企业营销系统已全部建成上线运行。95598客户服务系统共建成投运16套,到目前全省已投入运行54套,投运率67.5%。市北、市南、遵义、安顺、都匀、兴义、毕节等7个供电局的县供电企业95598客户服务系统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县调自动化系统、县级营销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建成,对科学、优化、合理的调度,为加强农村电网**稳定运行、降低线损、及时了解各种信息,以及为客户提供上等服务搭建了现代化的技术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有效地提升了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堵塞了一些管理考核不到位的漏洞。

  构建和谐农村供用电关系

  为构建和谐的农村供用电关系,贵州电网公司**加强规范管理和行风建设,去年加强县供电企业基础管理达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对我省申报网标的企业进行抽查验收。经考评,乌当、修文、惠水、麻江、镇远县、施秉县、湄潭县、白云等8个县供电企业达到南方电网公司达标企业的标准。贵州电网公司系统各县级供电单位按照南网公司“服务永止境”、“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理念,开展各具特色的上等服务。各县供电部门为当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在**时间内提供了及时、周到的上等服务。近些年很多外地、本地客户在当地兴办的企业能快速落户、生存、发展、壮大,无不得益于电力部门的上等的电力和服务。农村电力服务窗口认真兑现各种服务承诺,为方便农民交电费,在实现利用银行系统交费的基础上,利用赶场天增设交费点,方便农村交电费,很多地方还实现了上门收费。全省598个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已全部达南网标准,率先在南网公司五省区内实现****的达标。在每年的行风评议上,电力部门都名列前茅,受到各级政府的表扬和用户的好评。

  在建设新农村中承担社会责任

  贵州电网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2个“试点村”的要求,历经两个月的努力,于去年11月制定完成了“试点村”的电网规划。目标是:从根本上解决试点村能耗高、线损高、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供电能力强、具有一定自动化程度且能够满足试点村五年到十年经济发展需要的电网。这102个行政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预计2亿元左右,2007年正式进入施工。2006年11月7日,贵州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张卓等一行到重点帮扶的“试点村”习水县寨头村进行实地调研,明确提出将努力帮扶寨头村达到“百村试点”标准,寨头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将投入资金220.74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0.44公里,增容配变6台,到2010年,寨头村共有10千伏配变11台,总容量920千伏安,完全可以满足寨头村负荷的需求。还将协助他们建一栋办公楼,一个蔬菜加工厂和一个纸箱厂,解决大约50人的就业,带动村**、三产业的发展,每年可为全村增加纯收入110多万元。(黄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