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基层“械斗”皆因市场无边际
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改造和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和设备,而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加配和更新医疗器械也加速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内生性增长。在此背景下,国内中低端医用设备市场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基层机构是中低端医用设备的主要消费市场,一些基本配置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设备等的需求量非常大,另外,像高频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和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是除乡镇卫生院室之外都需要配备的,市场容量较大。
医疗器械行业人士预计,根据政府从2006年起逐步提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造投资计划,到2013年底,政府出资的对于县级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将全部完成,2011-2013年间政府投资额有望达到160亿元,将直接带动中低端医用设备行业增长10%以上。
面对国内基层超过72万家医疗机构和政府对基层机构约370亿元的巨额投资,国内各类医疗器械企业纷纷看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到目前,基层寂寥市场已引发三股强势势力杀入我国基层市场展开激烈角逐。
**阵营是原来就专注于中低端市场的国内优良企业,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中具有天然优势,如较低生产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享受国家政策的相对倾斜,对本地化渠道掌握的优势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大了对基层市场的开发力度,鱼跃医疗、新华医疗、华润万东、乐普医疗等企业纷纷推出占领基层市场的计划。
**阵营是原本专注于**、出口市场的国内**企业,如迈瑞医疗在便携式监护仪、超声仪等中低端市场分得一杯羹。
第三阵营是专注于**市场的国外**企业,如GE、西门子、飞利浦圴推出了战略计划,或与本土企业合作,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基层市场的中低端医疗器械需求。
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仍然是发展的主旋律,本土企业在这一行业背景下有非常大的机会。未来两年,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份额将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家用市场复合增长率为30%-35%,中低端医用设备增长25%-30%。
国内品牌失意**医疗器械市场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相关制造企业数量超过14000家,其中99%为民营企业,但是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却不足1/3.
仅就医疗器械产业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有3000家左右,但是大多规模较小,市场支配力有限。而据中国保健协会对保健器械行业的*新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2152家企业,能搜集到营业数据额的有778家,其中,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的32家,仅占3.98%,营业额1000万元到一亿元之间的有270家,占34.7%。
国内*大的保健医疗器械企业为广东紫微星实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额2.54亿元。而相比之下,国外保健器械在国内攻城略地,占据**市场。据统计,目前国外保健品企业在国内所销售的保健器械超过500种,近五年的年销售额以平均12%的速度增长。在100名购买保健器械的国内消费者中,大约15名购买了洋品牌。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理事长姜峰认为,医疗器械行业只有迈瑞、威高等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像瑞德这样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医疗器械企业做不大,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国内企业在研发上常常有短期行为,总是想去模仿当下销售得好的产品,习惯在仿制中**。但是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原创的技术,不管是购买还是研制。另一个方面,高等院校的研发和产业衔接存在障碍。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研院校在生物学工程方面**的转化率可能只有6%左右。
2012年国产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形势研究分析
国产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足1/3,有三成医疗器械企业缺乏自主生产能力。国内医械何去何从呢?
无论是从医疗器械产业,还是从保健器械产业反馈的信息来看,都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同时,缺乏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法规。行业人士认为,政府应严格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现象,同时出台多方面政策鼓励**,这样才能让民族品牌在和国外品牌的竞争中,走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