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大量有关设备故障诊断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仪器装置的研发工作基础上,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新型磨粒监测方法。开发了直读铁谱仪、旋转铁谱仪、气动式铁谱仪以及各种在线磨粒监测仪器,使磨粒分析技术的发展跨入了新的阶段。在软件方面,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发了油液监测专家系统。通过十年的运作,在北美地区推广实现了油液监测自动化。例如,1994年,该公司在亚特兰大展示了油液监测专家系统与振动监测的联合应用,成功地解决了美国某钢板运轧机组作为轧 动力的液压泵预测性维修问题。作为油液检测另一分支的油液理化分析技术又包括性能分析和状态分析两部分。而传统的性能分析,即粘度、含水量、酸度、碱度以及添加剂等理化指标,主要用来评价新油*大使用寿命和在用油剩余寿命,仅能提供很少的机械磨损状态信息。而油品状态分析,例如红外光谱分析,可监测是否存在典型油液失效模式和评价其严重程度,以获得油液衰变的早期预报。作为润滑油理化分析的各种仪器也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人工操作和分析很快发展到自动化操作和计算机智能化处理数据,出现了自动的油液污染度检测仪、数显油液粘度检测仪等。为满足现场的初步检测,又开发了简易的润滑油分析工具箱。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集成仪器。如在线红外油液状态监测器,利用光学系统完成总酸度值、总碱值、含水量、燃油冷却剂和抗氧化剂衰变的测量;COAT系统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硬件和UMPIME软件完成采样自动化,连续进行油液总酸度值、总碱值、含水量的分析;OSA-II型光谱仪集成了发射和红外光谱技术,5min内即可获得油品的性能和状态结果,完全代替了传统的实验室分析等等。这些仪器能快速简便地测定在用润滑油的质量指标。
版权所有祺迈kmpdm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www.kmpdm.com/pddetaildate/technology/detail/20110410_446937.html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