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企业信息
第13年
- 入驻时间: 2011-02-14
- 联系人:王
- 电话:15087000885
-
联系时,请说明易展网看到的
- Email:281149478@qq.com
新闻详情
光伏**前夜 春秋大梦谁先醒
日期:2024-11-24 22:20
浏览次数:1119
摘要:
光伏**前夜 春秋大梦谁先醒
2010年的这个时候,也是立冬刚过,不过对于国内光伏业大佬“无锡尚德”来说还不像今天这么寒凉蚀骨。
当此之时,它在外海的同胞兼对手“天威英利”刚刚签了一个所谓的“大单子”,在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太阳能模组部分的招标中,悍然挤掉13家企业,*终和其他两家企业同时得标。英利报出的竞标价是每瓦1.6美元,与同期太阳能模组出口欧盟的2.6美元的报价相比,足足自降了四成身价。
尚德根本没有去凑热闹,业界已经炸开锅了:“英利的底线为什么总是那么低呢?”尚德老板施正荣对人称“价格屠夫”的英利老板苗连生极为不屑:“本事就是降价。”而英利有英利的说辞:我们要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
2011年11月23日,当湖北日新科技董事长徐进明对《鄂商》记者讲起这段公案时,他的看法是“尚德错过了机会。”而此刻尚、英二家高下已见:好年景里**风光的尚德,现在每分每秒都在刀山火海里受难。10月,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提起申请,要求当局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11月初,七家原告再次提请扩大调查范围,所有来源于中国的太阳能晶硅电池、组件和面板产品的制造企业被齐齐推向美国的贸易铡刀之下。
如果“双反”得以执行,长期以美国市场为主而国内布局薄弱的尚德将结结实实地中招。而在徐进明看来,英利因为更早一步转舵海内,福祸相抵,基本可以全身而退。不过,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在这一轮“双反”之前,因为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急剧下降,全球光伏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因素,像尚德这样倾向于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也已经普遍“夜半临深池”。湖北日新科技董事长徐进明对此轮光伏产业**的预测是:“大企业死那么两个,中小企业死一片。”
跟英利和尚德的情节差不多:武汉“日新科技”做国内项目忙得不亦乐乎,以出口为主的武汉“珈伟太阳能”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
今年年初,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长青太阳能公司(Evergreen Solar)裁员800人,千里迢迢将工厂搬到其位于武汉的合资企业“珈伟太阳能有限公司”,指望借宝地避一避风头。当时总裁Michael El-Hillow直言:“之所以关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工厂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暴跌。这三年来,价格已经降了三分之二,仅去年第四季度就下降了10%。从制造商角度来看,在美国维持生产是不利的。而中国制造商有中国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帮助,而且制造成本低廉。”
如意算盘打得虽响,短短半年后,长青太阳能仍然没有摆脱破产宿命,给武汉珈伟剩下了2000万人民币的库存无处销售。
当珈伟正为过剩的产能心急火燎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又传来“双反”噩讯:包括长青太阳能在内的三家美国光伏公司的接连破产令美国业内将矛头直指中国,“中国制造商有政府银行帮助”“制造成本低廉”这些竞争力,被美国同行和政府捏在手里当做诉讼的根由,意欲对中国光伏企业增加100%的关税。在他们看来,中国光伏企业被本国的优惠政策所庇护,依靠低息贷款和廉价劳动力,大规模发展光伏市场,降低了光伏组件价格,严重冲击了欧美光伏制造商的利益。此案一出,业界开始风声鹤唳,恐一旦美国“双反”得逞,我国光伏产品80%以上的出口市场欧盟会跟风双反。那时对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灾难程度势必如同灭顶。像国内许许多多光伏企业一样,来自欧美的订单多达订单总量90%以上的武汉珈伟一时间出路全无。
两年前,武汉珈伟太阳能开发部经理王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GDP确实不少,但人均GDP还是很低的,短期内政府也不可能内投入过多资金来扶持光伏市场。”
在许多人看来,国内政策的利好看似遥遥无期,而海外现成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或许是基于这种现实,中国光伏市场一直维持着高达50%的全球产量、低至2.2%的全球装机量与占总产量95%的出口比例。中国高产,欧美急需,这种看似繁荣的市场却暗藏祸端。业内早有断言,国际市场万一生变,国内光伏企业将呈现多米诺效应。武汉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兰岚在接受《鄂商》记者采访时曾说到,光伏的国外市场,大体上来看也是我们自己人和自己人的竞争。
如今,同胞之间的厮杀胜负未分,联手应敌的急势已在眼前。
中国光伏的西方“乐土”正在改变面目
光伏**前夜 春秋大梦谁先醒
2010年的这个时候,也是立冬刚过,不过对于国内光伏业大佬“无锡尚德”来说还不像今天这么寒凉蚀骨。
当此之时,它在外海的同胞兼对手“天威英利”刚刚签了一个所谓的“大单子”,在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太阳能模组部分的招标中,悍然挤掉13家企业,*终和其他两家企业同时得标。英利报出的竞标价是每瓦1.6美元,与同期太阳能模组出口欧盟的2.6美元的报价相比,足足自降了四成身价。
尚德根本没有去凑热闹,业界已经炸开锅了:“英利的底线为什么总是那么低呢?”尚德老板施正荣对人称“价格屠夫”的英利老板苗连生极为不屑:“本事就是降价。”而英利有英利的说辞:我们要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
2011年11月23日,当湖北日新科技董事长徐进明对《鄂商》记者讲起这段公案时,他的看法是“尚德错过了机会。”而此刻尚、英二家高下已见:好年景里**风光的尚德,现在每分每秒都在刀山火海里受难。10月,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提起申请,要求当局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11月初,七家原告再次提请扩大调查范围,所有来源于中国的太阳能晶硅电池、组件和面板产品的制造企业被齐齐推向美国的贸易铡刀之下。
如果“双反”得以执行,长期以美国市场为主而国内布局薄弱的尚德将结结实实地中招。而在徐进明看来,英利因为更早一步转舵海内,福祸相抵,基本可以全身而退。不过,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在这一轮“双反”之前,因为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急剧下降,全球光伏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因素,像尚德这样倾向于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也已经普遍“夜半临深池”。湖北日新科技董事长徐进明对此轮光伏产业**的预测是:“大企业死那么两个,中小企业死一片。”
跟英利和尚德的情节差不多:武汉“日新科技”做国内项目忙得不亦乐乎,以出口为主的武汉“珈伟太阳能”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
今年年初,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长青太阳能公司(Evergreen Solar)裁员800人,千里迢迢将工厂搬到其位于武汉的合资企业“珈伟太阳能有限公司”,指望借宝地避一避风头。当时总裁Michael El-Hillow直言:“之所以关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工厂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暴跌。这三年来,价格已经降了三分之二,仅去年第四季度就下降了10%。从制造商角度来看,在美国维持生产是不利的。而中国制造商有中国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帮助,而且制造成本低廉。”
如意算盘打得虽响,短短半年后,长青太阳能仍然没有摆脱破产宿命,给武汉珈伟剩下了2000万人民币的库存无处销售。
当珈伟正为过剩的产能心急火燎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又传来“双反”噩讯:包括长青太阳能在内的三家美国光伏公司的接连破产令美国业内将矛头直指中国,“中国制造商有政府银行帮助”“制造成本低廉”这些竞争力,被美国同行和政府捏在手里当做诉讼的根由,意欲对中国光伏企业增加100%的关税。在他们看来,中国光伏企业被本国的优惠政策所庇护,依靠低息贷款和廉价劳动力,大规模发展光伏市场,降低了光伏组件价格,严重冲击了欧美光伏制造商的利益。此案一出,业界开始风声鹤唳,恐一旦美国“双反”得逞,我国光伏产品80%以上的出口市场欧盟会跟风双反。那时对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灾难程度势必如同灭顶。像国内许许多多光伏企业一样,来自欧美的订单多达订单总量90%以上的武汉珈伟一时间出路全无。
两年前,武汉珈伟太阳能开发部经理王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GDP确实不少,但人均GDP还是很低的,短期内政府也不可能内投入过多资金来扶持光伏市场。”
在许多人看来,国内政策的利好看似遥遥无期,而海外现成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或许是基于这种现实,中国光伏市场一直维持着高达50%的全球产量、低至2.2%的全球装机量与占总产量95%的出口比例。中国高产,欧美急需,这种看似繁荣的市场却暗藏祸端。业内早有断言,国际市场万一生变,国内光伏企业将呈现多米诺效应。武汉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兰岚在接受《鄂商》记者采访时曾说到,光伏的国外市场,大体上来看也是我们自己人和自己人的竞争。
如今,同胞之间的厮杀胜负未分,联手应敌的急势已在眼前。
中国光伏的西方“乐土”正在改变面目
光伏**前夜 春秋大梦谁先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