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环境发展,做好深、纵、横多维工作: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2021年气候服务状况:水》的报告,气候变化将导致一场全球性的水危机,水生态修复已迫在眉睫。我国在2016年发布推行河长制的文件,2018年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逐步完善河湖生态治理体系。
近年来,各地积极响应,努力做好河湖生态修护工作。有不少地区已在水治理上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绩。广东省广州市对污染源头综合治理,实现大敦断面水质逐步向好,黑臭现象消除,劣五类支流基本消除,全力破解源头污染问题。海南省三亚市实现城镇内河湖18个,断面稳定达标16个,全市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达95.5%,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当然,还有地区需要在河湖生态修护方面再下苦功夫。未来在河湖生态的治理上,国家水利部门也给出了指导意见及建议。改善水生态,基建需牢抓!要紧紧抓住水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不放松,做好深水、水土保持及周边保护多维度工作,协同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
一、深:牢抓地下水超采
治污先截污,河湖“害怕”被过度开采。
首要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工作。华北地区的水生态问题严峻,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采取“节水+增加水源补给”的综合治理措施,逐渐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切实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突出问题。
实施国内范围内的地下水超采治理。逐步扩大治理范围,制定重点区域超采情况处理保护方案。东北地区实施“开源节流、科学调控”的应对政策,西北地区实施“以水定地、内节外引”的治理方略,对症下药,平稳推进国内地下水超采治理。
二、纵:牢抓流域内水土流失
强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长江与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为重点,结合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分别推进坡耕地、淤地坝、侵蚀沟治理等工程,提升治理效益。
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各流域为单位,协调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统筹配置沟道治理、生物过滤带、水源涵养、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充分发挥生态清洁流域建设综合效益。
三、横:牢抓周边环境保护升级
河湖生态修复的同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协同提高,助力实现河湖长制久清。
加强河湖岸线空间保护。加快推进河湖划界工作,明确管理界线,规范河湖区域管控、负责体系。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合理划定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边界,加大保护区和保留区岸线保护力度,有效保护水域岸线生态环境。
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打造沿江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为重点,通过“违法圈圩、违法建设”清理,大力推进岸线占用退还,加强河湖空间带修复。从生态大循环的整体出发,推进各个重点河流与湖泊的生态保护治理工作。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