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时间为计量资料,可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计数资料,比如说穿越站台的次数,可用X2检验,四格表总例数小于40,或总例数等于或大于40但出现理论数等于或小于1时,应改用确切概率法。
Morris 水迷宫的实验数据较为复杂,其统计分析难度也较大,尤其是对大鼠在寻找隐蔽站台试验中所测得的逃避潜伏期如何进行统计学分析既往存在的问题较多。在过去的研究中,国内文献中有的直接计算每天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后再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或根据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在定位航行试验后3d趋于稳定的情况,仅对后3d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有的研究则就1~5d的逃避潜伏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认为以上统计方法均不正确。一个较明显的错误是,以趋于平稳的后3d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代表记忆水平,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仅在生理状态下的大鼠才表现如此,而实验记忆损伤组大鼠往往后3d的逃避潜伏期仍然持续下降。正常青年组和初老年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在后3d趋于平稳,但实验损伤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由于学习记忆损伤后其基线较高,第3~5天逃避潜伏期仍然呈下降的趋势,并不象正常对照组一样趋于稳定。不仅如此,还存在上述统计方法对隐蔽站台试验中测得的逃避潜伏期数据统计学特征的认识错误。隐蔽站台试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具有以下特点:①系重复测量设计,Morris水迷宫实验准则(4)即在给予某种处理后,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从同一受试对象上重复测量获得的数据(逃避潜伏期);②影响逃避潜伏期(自变量)统计分析结果的至少有动物组别、检测时点等多个效应因子,效应因子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效应;③同一受试动物的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逃避潜伏期存在高度的自相关性;④存在截尾数据(*大潜伏期)。据此,对Morris水迷宫中隐蔽站台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应采用重复测量数据repeated measures analyses of variance(ANOVA)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合截尾数据的生存分析方法较为恰当,国外文献报道中常用,这种方法对潜伏期均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天数作为自变量,潜伏期或游泳速度作为因变量。
后续发布Morris水迷宫实验准则(5).
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www.softmaze.com
2011.10.10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