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短路接地线的不正确行为及其纠正方法
线路中的短路接地线
常使用的便携式短路接地线都配有专门的接地线夹(具)、接地棒,接地棒是做临时性接地极用,使用时应先打入地表层,一般在线路作业时应用比较多。从接地线实际使用情况看来,不少人图省事方便,喜欢将接地桩打在松散的土质中;或者简单地认为,只要打入接地桩就行了;还有的片面理解为将接地棒打入地面60cm,另一端挂在电气设备上,似乎就符合挂接地的**技术要求。而忽视挂接地的真实效果,即如何降低接地线回路的接地电阻,减少通过事故电流的阻力。
土壤电阻率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接地电阻大小与土壤电阻有关,其中ρ——土壤电阻率(Ω•m)是衡量土壤阻值的主要数据。如有机粘质土为10,砂质粘土为100,黄土为250,砂土是500,多石土壤则是1000,而岩石高达10000,高低相差几千倍。短路接地线线路越长其地质成份越复杂,如岩石层(风化石、半风化石)、砼地面(水泥地面、人行道板)等地表层,还有受气候影响的冰冻层,这类地表层的物理性能是粘结差、土壤电阻率高,即使是把接地棒按规定打入地面60cm,接地电阻也难符合要求;加上工人打柱过程中,因土质坚硬难打入而产生晃动,加大了接地棒的金属表面与地表间的空隙,不能与地层面有效接触,还会增大接触电阻,减少接地线的分流能力。
短路接地线打接地桩注意事项为减少土壤电阻和接触电阻,使检修线路可靠接地,在打接地桩时,要选择粘质性强的、有机质多的、潮湿的实地表层:避开过松散、坚硬风化、回填土及干燥的地表层。冬季时,应先去掉表冻结的土壤,再打入短路接地线接地桩;在较松散土质上挂完接地线后,再补打一下接地桩,消除挂接地过程中引起接地桩的松动。当然,若条件允许,更好方法是将接地线具牢固地钳夹在接地引下线(也叫防雷引下线)上;或者是直接固定在镀锌的铁塔上,同样因接地电阻大的原因,也不能将接地线钳夹在线路的拉线和金属管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