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锯切下料应知应会一般知识
1,操作者能够根据生产指令找出图纸和工艺文件,并且严格按照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作业
2,定位、基准、装夹的概念以及注意事项
把工件按工艺要求,安放在夹具中,使工件对机床和刀具有一个相对正确的位置,从而使加工后的工件符合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这一过程称为定位。定位应注意使影响加工质量的自由度得到限制
基准:将工件上的一些点、线、面来确定另外一些点、线、面的位置,这些作为根据的点、线、面就叫基准。选择基准时应注意使选定的基准(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图纸上工件尺寸标注的基准)重合,减少基准不重合带来的误差。
装夹:工件在加工前的定位和加紧称为装夹。操作者应注意减少装夹次数以避免装夹累积误差并缩短辅助时间。装夹时,操作者还应注意:夹紧力不应使工件变形或产生位移;夹紧力应通过支承点或能形成一个稳定区;夹紧应尽量靠近加工部位;夹紧力的施力方向在工件加工中应不产生松动的趋势。
3,大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的代数差为上偏差;小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的代数差为下偏差。工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介于大及小极限尺寸之间(含极限尺寸)为合格。
4,常用量具及注意事项。本单位锯切下料常用的量具有钢卷尺、钢折尺和游标卡尺。
利用钢卷尺测量时,要注意钢卷尺的起始刻度线与工件的边缘(测量起点)是否相重合,且要注意钢卷尺本身及工件的边缘各部位应该完好无损。
使用游标卡尺时,在测量前应使游标卡尺的两个卡脚合拢时不透光,卡脚合拢后游标零线应与主尺零线对齐,游标在主尺上移动要灵活自如,不应有过紧、过松或晃动的现象;测量时,应使卡脚轻轻地接触工件表面,测量力尽量小,为零。卡脚位置应摆正,不能歪斜。
5,工件在检查时应遵守首件必检制及“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操作者还应该遵守“三工序”活动即检查该工件在上工序的加工质量,保证该工件在本工序的加工质量和树立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
6,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7,钢管锯切前,应对钢管进行检查。外观目测钢管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允许有裂纹、明显轧痕和划痕以及整体无明显弯曲;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外径及壁厚是否符合要求
8,开工前需检查锯床及工装的状态是否良好,操作者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设备及工装不准带病作业
9,钢管下料长度规定为2000±2,下料时应检查定位挡板距离是否合适,并应在每间隔下料5件之内,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定位挡板。端面毛刺会对长度尺寸构成影响,下料过程中应注意检查
10,钢管锯切下料时,还应注意检查锯切面与钢管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使用钢折尺贴靠,端面大间隙不大于1,如果超过该数值,应对定位卡紧工装进行调整
11,交叉杆钢管在本单位的工艺过程:
来料-锯切下料-车削端面和倒角-磨削外圆-抛光-交检入库
12,熟悉本工序的工艺文件
13,交叉杆钢管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