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 XRD 图谱确定所做的样品是准晶结构?
XRD 图谱中非晶、准晶和晶体的结构怎么 严格区分? 三者并无严格明晰的分界。 在衍射仪获得的 XRD 图谱上,如果样品是较好的"晶态"物质,图谱的特征是有若干或许多 个一般是彼此独立的很窄的"尖峰"(其半高度处的 2θ宽度在 0.1°~0.2°左右,这一宽度可以 视为由实验条件决定的晶体衍射峰的"*小宽度")。如果这些"峰"明显地变宽,则可以判定 样品中的晶体的颗粒尺寸将小于 300nm,可以称之为"微晶"。晶体的 X 射线衍射理论中有 一个 Scherrer 公式,可以根据谱线变宽的量估算晶粒在该衍射方向上的厚度。 非晶质衍射图的特征是:在整个扫描角度范围内(从 2θ 1°~2°开始到几十度)只观察到被 散射的 X 射线强度的平缓的变化,其间可能有一到几个*大值;开始处因为接近直射光束 强度较大,随着角度的增加强度迅速下降,到高角度强度慢慢地趋向仪器的本底值。从 Scherrer 公式的观点看,这个现象可以视为由于晶粒极限地细小下去而导致晶体的衍射峰极 大地宽化、相互重叠而模糊化的结果。晶粒细碎化的极限就是只剩下原子或离子这些粒子间 的"近程有序"了,这就是我们所设想的"非晶质"微观结构的场景。非晶质衍射图上的一个* 大值相对应的是该非晶质中一种常发生的粒子间距离。 介于这两种典型之间而偏一些"非晶质"的过渡情况便是"准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