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一张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将覆盖国内所有的地级城市和部分县城,并增添新的监测内容,现在,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瞄准了价值百亿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行业,等待政策红利下的行业井喷。
随着空气质量“国标”的修订,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正进入快车道,很可能催生一个个“大富豪”。
新国标催生新商机
2011年以来,空气质量的“国标”修订会密集召开。多个迹象表明,PM2.5纳入日常监测几成定局。过去的10月,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漫天的灰霾都源于这个叫作PM2.5的家伙。
随着即将覆盖国内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立,新晋的监测指标将会给不为人知的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电厂、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一样,二者均可吸入肺部,携带病毒和**。同等质量浓度下,单位体积内的细粒子个数越多,危害越大。即PM2.5比PM10对人体危害更大。
按照2005年世卫组织更新的《空气质量准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PM2.5的监测纳入空气污染指标体系。而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必测项目只有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老三项”,至今尚未将PM2.5单列为空气质量指标。
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等城市就开始了PM2.5的监测准备工作,迄今北京的27个监测点位中,已有数个装备PM2.5测试仪,只是官方数据属“测而不发”。
2011年5月,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的通知》,在国内26个省份各选取一个城市,试点新增监测项目。新增内容就包括:PM2.5、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一种致癌物)等。利好消息不止于此。从11月1日起,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这也是对1986年《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的**修订。
这也意味着,随着PM2.5等新指标的监测**铺开,国内3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600多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将陆续安装相关监测设备。
“空气质量监测市场前景广阔,灰霾监测将成为大气监测新的利润增长点。”环境监测仪器龙头企业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河环保)总裁助理刘国云告诉搜科网记者。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除PM2.5之外,有机污染物、臭氧、一氧化碳、重金属及温室气体监测逐渐成为国内大气质量监测重点。
2010年,安信证券的分析师张仲杰和林晟曾研究分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预计三年的市场总体规模在3000套以上。据仪器信息网的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时,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容量已增至110亿元。
如今,这一数字可能还要更乐观。一旦国内340个地级以上城市逐步实现全部自动在线监测,中国的两千多个县城,将是下一步监测仪器消费的大用户。再加上地级城市需要增加完善,省会城市需要更新换代,农村监测点需要建立,环境空气监测仪器行业很可能催生一个个“大富豪”。
政策“依赖症”
空气监测,虽然这是一块价值百亿,且尚未被真正开垦的处女地,但其患有严重的政策依赖症。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技术人员回忆,2000年前后,国家从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起步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网时,国内绝大多数的城市还是靠人工监测。历时十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才逐渐在国内铺开。迄今,尚未覆盖到所有县级城市,农村监测站仍多有空白。
究其原因,一则财力不足,二则全覆盖需要时间。上述技术人员清楚记得,2008年中央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行动时,国家和地方投入120亿到环保领域,“这是**次基本实现全部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
而刘国云亦坦承,“先河的起步和壮大都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有意思的是,这一举措既非政府觉悟高,也非民众关注,而是迫于环境外交的压力。“刚开始时,***都是进口的设备,只有手工取样的监测,直到1998年克林顿访华,才引进了美国大西比公司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刘国云说。
待到1990年代,先河环保、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汉天虹)等本土企业已经看到了商机,开始着手研发,但没能马上达到替代进口的目的,国内相继涌现了一批环境监测仪合资企业。
随着国家鼓励在线监控系统的国产化,先河研制出国内**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很快便参加国家统一招标再销售到国内。到2000年左右,成套的在线监测设备国产化才真正起步。
与那些善于抓住政策商机的企业不同,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则走了另外一条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科院鼓励下属研究所搞**,要求各所学有所长。由于中科院旗下的光学机械研究所不止一家,安徽光机所遂利用其环境光学重点学科的特长,走上了光学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的道路。
安徽光机所的“转型”恰逢其时,正好赶上了环境监测由化学分析转向环境光学分析的阶段,他们开始从现场采样到注重实验室分析,再逐步转向自动在线监测。
随着“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目标的分解,重要污染源被纳入了国家监控范围,各地采购环境监测设备的激情再被点燃。
国产PK进口
目前,国内提供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生产企业主要有十多家,分别是河北先河、武汉天虹、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晟泰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另外美国API(自动精密工程公司)、美国赛默飞世尔、澳大利亚的EcoTech和Monitor、法国ESA等企业,也在中国或独资或合资或通过代理提供监测设备。
其中,龙头企业先河环保的市场占有率是40%,赛默飞世尔位居**占了33%。此外,产业链上还有一些无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靠贴牌或代理国外产品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家代理国外产品的经销商告诉搜科网记者,进口仪器在精度、准确度和平均无故障运行小时数上,都优于国产设备。前者精度可达到PPT级(万亿分之一),而国产设备的精度则只能达到PPB级(十亿分之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各级监测部门,��前是各类环境监测设备的*大用户。身为用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技术人员无意评价设备商。不过该技术人员也看到,国产设备的跟进,让原本昂贵的进口设备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对于环境监测设备而言,除产品质量外,售后服务也很吸引用户。部分国产厂商因网点更多,服务略胜。不过,他也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内产品的质量、耐用性能进一步提高。
作为行业翘楚,先河环保向搜科网记者坦言,和国外产品相比,国产仪器在工艺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上有差距。以无故障运行周期为例,国外的仪器达到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国内则略短。此外,国内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基础差。刘国云提到,先河环保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资金之困。
不过,安徽光机所副所长刘建国不能认同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国产仪器。他表示,世界上**台PM2.5环境监测仪由美国的R&P公司制造,后该公司被美国的热电公司收购。而**台此类机器,正是由安徽光机所研制,从而打破了**设备靠进口的神话。
他还提到,安徽光机所在空气监测子站研制之初,一家国外公司就质疑安徽光机所在某个设计中采用了他们的技术路线,但当安徽光机所相关研发团队给对方传去德国一位教授多年前对该结构的构思,以及光机所对其改进后的技术路径发明**,该公司随后便发来书面道歉函。
等待政策红利到来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已经蓄势待发。“我们已经在大气复合污染(灰霾)自动监测预警方面进行了储备,等待政策红利的到来。”刘国云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
根据2009年中国环境监测工作情况统计,当时国内的环境监测经费有55亿多,环境监测仪器有15万多台(套),其中已建和在建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点有1400多个,其中国控监测点有661个。国控监测点已全部实现了空气质量在线自动监测,数据直接传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已向社会公开,在网络上实时发布监测指标的小时值。
强大的监测网络似乎已经形成,然而,刘国云还比较忧虑,“环境监测仪器这一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比较分散,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不仅如此,连专门负责管理环境监测设备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搜科网记者要求提供数据时,也表示无能为力,“国内目前的水平只有环境监测设备的总体数据,而没有空气监测行业的细分资料。”
随着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装备行业也必然会重整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监测数据质量、降低监测成本,在环境监测行业淘金的设备厂商开始尝试各种新的赢利模式。
比如,先河环保开始尝试“转让-经营”模式(简称“TO”),即由设备生产商投资建设并运营、维护监测设备,由第三方进行比对,环保部门出资购买数据,并行使质量控制职能。2011年9月起,先河环保开始在山东试点TO模式,其运营比例不断增加,约占总收入的10%。除山东外,先河环保在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北京和株洲等地的运营服务也在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