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等级降低的物种 不只大熊猫 还有藏羚羊?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追踪
9月5日,*新版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夏威夷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公布:虽然依然受威胁,但中国政府的有效保护,使得大熊猫和藏羚羊濒危级别降低。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藏羚羊从“濒危”降为“近危”。而全球仅存六种大型类人猿中的四种都已被列入“极度濒危”(CR)物种,距离灭绝仅一步之遥。
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中国代表处获悉,在本次更新的IUCN红色名录收录的82954个物种中,有23928个正遭受灭绝的威胁,占比28.84%。此次更新结果可谓喜忧参半,有物种濒危程度加重,有保护行动取得积极成果,还有曾经归为灭绝的物种被重新发现。
好转
大熊猫:濒危—易危
主要威胁:栖息地变化
未来80年熊猫竹林或将减少超过35%
在本次公布的红色名录中,由于有效的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之前被列为“濒危”(EN)级别的中国“国宝”大熊猫被改为“易危”(VU)。“这说明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保护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成效。”根据IUCN的相关报告,这一濒危状况的改善是对中国政府有效保护这一物种的认可。然而,气候变化仍可能在未来80年中造成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减少超过35%,从而抵消过去20年中取得的成果。
据四川省林业厅野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等级的依据为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宝大熊猫的保护等级自然是**。而在国际上,受到各国认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调整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不会影响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
根据第四次国内大熊猫调查数据,野生大熊猫我国现存1864只。“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威胁以及濒危状况仍然不可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果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5日称,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保护等级降低为时过早”。
藏羚羊:濒危—近危
主要威胁:盗猎
*低时约7万只已恢复至10万-15万只
同样由于成功的保护行动,藏羚羊的濒危级别也从“濒危”(EN)降为“近危”(NT)。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早期,为了获取珍贵的藏羚羊绒毛(用于制成昂贵的沙图什披肩,而羊绒不能被剪切或梳理,盗猎者只能杀羊取皮,制作一条披肩需要3至5张羊皮),几近疯狂的盗猎活动导致藏羚羊数量曾经从将近100万只急剧减少至65000至72500只。此后,中国政府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得藏羚羊数量目前已恢复至约10万至15万只。
此外,其他保护成功的案例,还包括澳大利亚特有的刺巢鼠(“易危”降为“近危”)、尖尾兔袋鼠(“濒危”降为“易危”)等。
恶化
东部大猩猩:极度濒危
*大威胁:盗猎
中国近亲“海南长臂猿”仅存25只
在本次公布的红色名录中,世界上现存*大的灵长类动物——东部大猩猩,被列入“极度濒危”(CR)物种。由于非法捕猎,在过去20年中,东部大猩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了70%,目前全球仅存少于5000只。
至此,全球仅存六种大型类人猿中的四种: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都已被列为“极危”(CR)物种,剩下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是“濒危”(EN)级别。大型类人猿距离灭绝又近一步。
中国并没有上面提到的四种类人猿,但在中国野外,野生类人猿长臂猿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其中,海南长臂猿被公认为全球*濒危的灵长类动物。该物种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但随着人口增长,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海南长臂猿目前只分布于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9月,海南长臂猿仅有25只。
小知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IUCN,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全球历史*悠久、规模*大的国际环保组织。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全球*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1963年开始编制,如今包括82954种,其中受威胁的种共23928种,占被评估的28.84%。名录的上一次评估要追溯到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