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分析
成友军 郭旭东 王金伟
广州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 510370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08 年 3 月—2013 年 1 月在该院接受**的脑肿瘤患者 66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 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 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 ADL 评分提高、CCS 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
[关键词] 脑肿瘤;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73-03
脑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占全身肿瘤的 4.8%~5.6%左右; 脑肿瘤的发生于遗传、化学、物理等因素有关。 脑部肿瘤会导致颅内压的上升,进而使得脑组织受到压迫,影响**神经,威胁患者的生命**,受到了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十分有必要。常规的开颅手术在脑肿瘤的**中效果并不理想, 存在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缺陷,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方法应用于脑肿瘤的**临床意义显著。 目前,伴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普及[1],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中逐渐应用, 疗效确切,弥补了常规开颅手术的缺陷,为进一步观察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择在该院 2008 年 3 月—2013 年 1 月接受**的脑肿瘤患者 66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 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接受**的脑肿瘤患者, 经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确诊。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患者 15 例;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1.4±8.3)岁;肿瘤部位:额叶 15 例,顶叶 13例,丘脑 3 例,颞叶 2 例;病灶平均大小为 2.2 cm×2.0 cm×2.5 cm;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6 例;年龄 52~76 岁, 平均年龄(60.9±8.6)岁;肿瘤部位:额叶 14 例,顶叶 16 例,丘脑 2 例,颞叶 1 例;病灶平均大小为 2.1 cm×2.2 cm×2.6 cm; 患者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觉障碍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 将肿瘤与肿瘤邻近的病变组织切除,手术过程中*大程度上保护周围正常的神经组织,将切除的病灶送检。 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 选择北京智鼠多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 DB049 型脑立体定位仪,对患者颅脑进行扫描,确定手术步骤和方案,局部麻醉后安装导向系统与定向仪,确定手术开颅点,显微镜观察下剪开硬膜,将病灶切除后,进行止血、缝合操作。
1.3 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应用 ADL 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应用 CC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计量资料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2 结果
2.1 存活率和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 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 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2.2预后情况
两组患者的 ADL 评分提高、CCS 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3 讨论
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近些年脑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与人们不佳的生活、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是危害人类 身体健康的**之一。 脑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发现十分关键,日常生活中出现**、眼花、耳鸣、癫痫[3]等症状且不断加重时,及早就院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与**,从而降 低死亡率、提高**效果[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 87.9%、术后的复发率为 15.2%,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69.7%与 36.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 ADL 评分、CCS 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示出其在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与龙新泉[5]等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中的优越性。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肿瘤的**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除达到**的效果,常规的开颅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容易有病灶残留,使得术后的复发率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逐渐降低[6]。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肿瘤的病变情况,让医务人员充分掌握脑组织结构和病灶的关系,从而选���合适的手术入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脑部神经的损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7],也利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并且能够减少病灶残留的发生,降低术后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 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于道口扩张迅速,会阴的张力也极强,产妇不能很好的控制腹压,造成胎头娩出过快,导致会阴裂伤。 此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让产妇放松,停止使用腹压,而助产士则控制好胎头的伸仰情况,使得胎儿下颏顺利的从道口娩出。 当胎头娩出后,继续保护好会阴,直至胎儿完全娩出之后再停止会阴保护。 但是,当遇到脐带较紧或者臀位胎儿时,接生的操作就比较困难,容易引起新生儿的窒息, 这也是该研究中传统接生法的新生儿窒息率为 2.9%的原因。 另外,用手保护会阴全凭助产士的经验,而常期的接生会助产士的指关节造成影响,同时也会消耗很多的体力, 增加了助产士的工作量。
传统接生术的会阴侧切率为 29.2%。 首先,该方法对于会阴条件较差的产妇进行会阴侧切,但无量化标准的指征,存在多方面影响因素;其次,对于助产士的个人业务能力和经验的要求较高,导致对产妇实施会阴侧切率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研究发现,传统接生法中会阴侧切率高达 90%,远远高于国际组织提出的 10%~20%的会阴侧切控制率。 再次,该方法具有对于胎头压迫面积较小、压迫为间断性以及相关横肌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减轻海绵体张力等优点。 但是,由于胎儿过大或者娩出速度过快等,都会造成会阴的裂伤[7-8]。 此外,会阴侧切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手术,易造成切开出血较多、**速度慢、感染率较高、产妇疼痛感强烈术后瘢痕的形成,引起**疼痛和会阴疼痛的发生率较高[9-10]。这与该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对照组的会阴完整率仅为 7.4%,而Ⅰ级和Ⅱ级疼痛的比率为 91.2%,这些都体现出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
3.2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是在传统会阴保护法基础上改进的, 主要流程是:助产士辅助胎头的屈俯,确保胎儿慢慢地进入产道, 强调胎儿是自然地、慢慢地娩出,避免因胎儿娩出过快而引起的会阴裂伤。 由于分娩过程中,会**位没有反作用力的压迫,会**位很少出现水肿现象,伤口清爽、**良好。 与传统接生方式相比,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使产妇在舒适自然的环境中分娩,助产士的操作简便,工作量较少,同时可以很好的控制胎儿头部的娩出过程,使得会阴得到充分的扩张。 研究发现,对于足月胎儿且大小正常的初产妇而言,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以显著提高会阴完整率、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道裂伤程度、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而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的窒息率均没有受到影响[10]。 该研究中,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 17.6%,这与*新的医学研究结果相似[11]。
在施以无保护会阴接生的过程中,每位产妇均需 1 名助产士
进行全程的护理与陪伴,通过科学的指导和产妇的配合,主动介绍减轻分娩过程疼痛和不适的经验,对于分娩的阶段进行告知,并及时教授正确的配合方法,提高产妇战胜疼痛的能力,让产妇认识到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优势,同时对产妇进行呼吸训练,让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控制上,*大限度的调动产妇的能动性,使其充满信心并在分娩过程中保持镇定。 由于无保护会阴接生模式促使胎头娩出时对道的压力均匀,从而不会引起会阴裂伤,减少了分娩的创伤和疼痛[12-13]。 该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无Ⅲ级疼痛,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这与上述研究相符。分娩过程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对于产妇的刺激性还
是很大的,容易造成产后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变化。 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率高达 97.1%,婴儿窒息率仅为 1.5%,就表明了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以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还能够促使助产士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助产技术以及专业素养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从而确保产妇分娩的顺利和**,保障母婴的平安[14-15]。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分娩过程中,需要与产妇的密切配合, 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摸索, 协调好助产士和产妇之间的配合程度, 达到减轻产妇痛苦,降低会阴裂伤程度、提高分娩质量。
该研究通过对比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和传统接生法在会阴裂伤程度方面的影响和两种方法的**性,发现,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是一种操作较为简便、会**位保护效果良好,**性较好, 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伤痛,受到产妇欢迎的临床分娩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