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微机继电保护算法简介(上)

  传统的继电保护是直接或经过电压形成回路把被测信号引入保护继电器,继电器按照电磁感应、比幅、比相等原理作出动作与否的判断。而微机保护是把经过数据采集系统量化的数字信号经过数字滤波处理后,通过数**算、逻辑运算,并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是否发出跳闸命令或信号,以实现各种继电保护功能。这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判断以实现保护功能的方法称为微机保护算法。

目前,在微机保护装置中采用的算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由采样值经过某种运算,求出被测信号的实际值再与定值比较。例如,在距离保护装置中,利用故障后电压和电流的采样值直接求出测量阻抗或求出故障后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的R、X,然后与定值进行比较。在电流、电压保护中,则直接求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与保护的整定值比较。另一类算法是依据继电器的动作方程,将采样值带入动作方程,转换为运算式的判断。同样对于距离保护,这种算法不需要求出测量阻抗,而只是用故障后的采样值带入动作方程进行判断。

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的算法优劣的标准是精度和速度。速度有包括两方面:一是算法所要求的采样点数(或称数据窗长度);二是算法的运算工作量。所谓算法的计算精度是指用离散的采样点计算出的结果与信号的实际值的逼真程度。如果精度低,则说明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差,这将直接影响保护的正确判断。算法所用的数据窗直接影响保护的动作速度。因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在故障后迅速做出动作与否的判断,而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用故障后的数据计算。一个算法采用故障后的多少采样点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这就是算法的数据窗。例如,全周傅氏算法需要的数据窗为一个周波(20ms),半周傅氏算法需要的数据窗为半个周波(10ms)。显然,半周傅氏算法的数据窗短,保护的动作速度快。但是,半周傅氏算法不能滤除偶次谐波和恒温直流分量,在信号中存在非周期分量和偶次谐波的情况下,其精度低于全周傅氏算法。而全周傅氏算法的数据窗要长,保护的动作速度慢。显然精度和数据窗之间存在矛盾。一般地,算法用的数据窗越长,计算精度越高,而保护动相对较慢,反之,计算精度越低,但保护的动作速度相对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