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涨价成资源价改*大难题

11月25日,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中)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明年经济改革的重点是价格改革。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价格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词汇。家住立水桥的张先生和李女士夫妻二人对近期热议的三中全会价格改革内容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张先生认为,价格改革是好事,让市场决定价格,资源的利用会更加有效率。李女士则认为,目前看到的一些改革,往往都是涨价,比如水价。李女士说,“现在的水、电、气、油等都是垄断企业独大,以后让中石化等企业自己定价,那价格的上涨岂不是没有边际了?如果改革意味着涨价,那我就不希望改了。”

张先生和李女士的争辩是目前我国价格改革面临的*大难题。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涨价成资源价改*大难题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决定》将价格改革再一次提上日程。专家认为,价格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价格改革面临巨大难题,主要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一旦**放开,稀缺资源、能源领域的涨价是肯定的,如何能够在价格改革的同时,解决群众意见,是现在的关键。

仍未改的是“剩下的硬骨头”

自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后,绝大部分普通商品的价格已经是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但一些能源、资源、水、电、气、油这些和老百姓关系很密切的商品,价格仍受管制。

11月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每年发改委都会在年初发布“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2014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正在研究制定中,其中将明确价格体制改革的年度主要任务。

历史上,价格改革有过多次。

1979年3月,中国价格体制改革开始进行,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改革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3月到1983年底为**阶段,以有计划地调整价格为主,涨价成资源价改*大难题包括提高主要副食品销售价格,提高部分重要原材料、燃料价格等。

1984年以后开始**阶段,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并在随后逐步放开和提高了一些商品价格。1987年,国务院明确规定了国家现行的3种价格形式,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规定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享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