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国内经济转型调结构 煤老板淡出历史舞台

                                                                            国内经济转型调结构 煤老板淡出历史舞台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5月31日的一席话,或将活跃数年的一个群体推进历史烟云。他说:“山西煤老板是历史现象,随着时代发展将淡出历史舞台。”

煤老板是一个时代产物。上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口号下,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山西煤炭领域。伴随煤炭市场繁荣,诞生一个特殊群体——煤老板。他们当中,有山西人,也有外省投资者。

当前,在山西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煤老板”的谢幕时刻正在逼近。他们的告别演出,预示着一个行业发展模式的终止,下一个产业发展模式的来临。

煤炭始终是山西的主导产业。山西转型首先是煤炭产业的转型,甚至可以说是“民企煤老板”向“国企煤老板”的转变。而在这轮行业变革中,煤炭资源不过是从多个“口袋”转移到少数人更大的“口袋”。

始于2008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是山西转型的开始。经此一役,山西矿井数由2598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

山西煤炭兼并重组的目标是,到2015年山西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量占到全省的80%以上。山西煤炭资源不断向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中煤、煤炭运销、煤炭进出口集团成为资源的占有者。

不仅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也纷纷推进煤炭兼并重组。河南重组方案提出,“重组后骨干企业控制的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85%、产量占到75%以上”。

有电力行业人士疑虑称,“煤炭兼并重组后,容易形成区域垄断。地方政府对煤炭价格和产量话语权提高,不利于煤炭上下游市场化发展。”

的确,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在煤炭供需紧张时,煤炭企业占据市场上风,掌握资源流向。2010年、2011年山西本地曾在煤炭重组后出现“电荒”。

山西电力行业协会人士说,除电价机制不完善外,兼并重组打破山西本地煤炭供需平衡。“重组之前,当地电厂由小煤矿供应,大煤矿煤炭多数外运。重组后,本地电厂无煤可供出现断炊。”

当下,煤炭供需较为宽松,港口、电厂煤炭库存较高,煤价下行压力大。有地方煤炭行业协会建议本地煤炭企业控制煤炭产量,稳定煤炭价格,防止煤炭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煤炭产地、煤炭企业希望更多地掌握价格话语权,煤炭产业政策恰好迎合了这一点。《煤炭“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国内的60%以上。

不过,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则认为,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以后,对与煤炭工业相关的部分垄断行业和垄断企业形成制衡,反而有利于打破垄断。

如何避免垄断格局出现?山西社科院副院长潘云的观点是,加快大型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伙伴,完善现代企业煤炭企业制度。“大型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成本高,可以考虑从二级子公司入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谁参股谁发言,从下而上逐渐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