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中水回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
为满足排放要求,处理工艺采用以生化处理A/O法为主要处理方式的二级A/O工艺,即污水缺氧-好氧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适应性强、抗冲击、容积负荷高、污泥不膨胀、污泥排放量低、脱硝效果好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站。 A/0工艺由缺氧池和好氧池串联组成,可以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达到良好的脱硝效果。该工艺的显着特点是在脱碳工序的前部设置了脱硝池,即污水首先引入缺氧池,回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料中的有机物。污水为碳源,回流混合液体中的大量硝态氮(NO-xN)还原为N,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污水进入好氧池,大部分有机物被消化降解,好氧池后设置二沉池,部分沉淀污泥返回缺氧池提供足够的微生物,混合液好氧池内回流至缺氧池,保证缺氧池内有足够的硝酸盐。 1、缺氧罐 缺氧池一般采用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形式,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池底为污泥床,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l-1~2m之间,进水系统可采用脉冲式水阻配水系统,底部设有水管,运行时污泥处于悬浮状态。污泥床平均浓度为30-359/L,污泥负荷为0. 30—0.35kgBOD,(kgMLSs·d),污水中DO浓度小于0.2m∥Lo 2、好氧池 好氧池是利用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消化、降解,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稳定无害的处理装置。好氧槽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槽的形式。罐内装有填料。含氧污水浸没所有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定在填料表面,部分以絮状物的形式悬浮在水中,因此兼有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与氧化槽中微生物接触所需的氧气通常由人工曝气提供。生物膜生长到一定厚度后,填料壁附近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和曝气的冲刷作用会使部分生物膜脱落,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形成生物代谢。棚内生物膜随出水进入后续二沉池。 3,接触氧化槽结构 接触氧化槽由槽体、填料、配水装置和曝气系统组成。填料和曝气系统是接触氧化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的数量、氧气的利用率、水流条件、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求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大、水力阻力低、强度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特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生物膜薄。为了增加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可选用容易挂在膜上、比表面积大的柔软的纤维填料,如尼龙、维纶、腈纶等。 一般情况下,高度填料层的高度约为3.0m,填料层上的水层高度约为0.5m,填料层与池底之间的高度为0.5-1.5m。曝气系统按供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和射流曝气。其中,射流曝气又可细分为强制送风和自吸送风。强制送风使用鼓风机。向喷射器供气,自吸供气式从喷射器喷嘴喷出高速射流,使吸气腔内形成负压,将空气吸入。 国内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一般建在社区附近,多为埋地或半埋地。因此,曝气方式应为自吸供气式曝气。这种曝气方式的优点是:吸氧率高,充氧能力强;良好的污泥活性和沉淀性能;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调整方便,维护管理方便;运行噪音低,适合社区使用。 4、接触氧化槽工艺设计 接触氧化槽工艺参数设计主要包括槽的有效容积、接触时间和风量。有效容积与处理水量、进出水BOD浓度、容积负荷有关;池内污水的有效接触时间不得少于2h;池内溶解氧含量一般维持在2.5mg/L~3.5mg/L之间,气水比约为15-20:1。 5、接触氧化槽运行管理 接触氧化槽运行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控制进水的pH值 影响接触氧化槽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pH值、溶解氧和营养物,其中直接且易于测量的是pH值。对于生活污水,pH值一般在6-9之间。如果进水pH值突然变化,必须采取稀释和控制进水量等措施,防止池内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调节。死亡。需要处理生活污水的单位也可以到污水宝项目服务平台咨询有类似污水处理经验的企业。 2)加强生物相的观察 接触氧化槽内的生物种类相当丰富,包括细 菌、真 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正常运行时,生物相比较稳定,细 菌与原生动物之间存在限制性关系。例如,水质、水量等因素会改变生物相中各类生物的比例,生物的数量会减少,这表明冲击水处理的效果降低。因此,通过观察生物相,可以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3)及时**多余的底泥 在接触氧化池中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经脱落的老化生物膜和预处理阶段未完全分离的悬浮物。小的絮凝物和解絮凝的游离菌可随出水进入二沉池,而吸附大量砂石杂质的絮凝物比重较大,难以随出水流出沉淀在池底。随着操作过程的积累,池底的泥浆会影响接触氧化池的污水处理效果,堵塞曝气装置。因此,及时排出池底过多泥浆,对接触氧化池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2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