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热风循环烘箱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RXH热风循环烘箱以电为热源,采用低噪音、高温的轴流风机将空气对流加热至换热器。热风层流过烘盘,将热量传递给物料。本设备采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层流净化技术,配备电脑自动控制系统,温控技术先进,杀 菌干燥可靠,噪音低,运行稳定,实现全自动恒温控制和全封闭,全周期运行,完全符合药厂GMP生产规范要求。 1 净化热风循环烘箱的工作原理 柜温控制采用GCD-23A型智能电脑温控及PLC自动控制系统,温度信号采集采用铂电阻,经温控器放大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PID控制信号,PLC程序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固态继电器SSR导通,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器加热,使机柜处于加热除湿阶段。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温控器输出PID控制信号PLC,PLC输出控制信号给时间继电器KT启动保温时间。同时,进气扇和排气盘阀关闭。通过PID控制,连续开启和关闭电加热,箱体处于热风循环保温杀 菌阶段。当保温杀 菌时间达到设定值时,时间继电器向PLC输出信号,PLC输出全关电加热,同时打开水冷电磁阀使其抽吸导通,使箱处于冷却阶段。当箱内温度下降≤40℃时,温控器向PLC输出控制信号,PLC输出关闭热风循环风机,干燥杀 菌循环程序结束。 TEED-2001K超温报警温度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整个PLC程序的运行。将铂电阻PT 100 测试信号发送到报警温度控制器,与超温报警的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当实际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输出控制信号给PLC,PLC程序正常运行。当实际温度值超过设定值时,向PLC输出控制信号,PLC关闭正在运行的程序。因此,超温报警的设定值一般高于工作温度的设定值。 2 净化热风循环烘箱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2.1 故障现象描述 关闭循环烘箱空气开关,设定加热温度250℃,超温报警温度260℃,按烘箱操作说明书保温。定时1小时后,启动自动运行程序,烘箱循环风机和进风风机、蝶阀、加热等指示灯依次亮起,表示程序运行正常。加热2.5小时后,温度仍未达到设定值。加热时间过长,加热后的玻璃容器易碎,破瓶率增加。同时,造成能源浪费,增加电力消耗。另外,烘箱的工作周期加长,使得在正常生产岗位的两班制下无法按时完成工序,错过了生产任务的工序计划,增加了生产成本.储罐正常满时,从室温加热到250℃需要2.5小时,一个工作周期大约需要6小时。 2.2 故障分析 首先检查烘箱的压差表,确定烘箱内的风速是否正常。了解循环烘箱内被加热物品是否放置太密,高温高效过滤网是否堵塞,风量调节板是否有改动。排除这些原因后,判断是否是循环风机故障,导致热风循环不畅,热风湿热。不能正常出院。其次,从故障现象和烤箱电路原理分析,烤箱可以加热,说明GCD-23A智能电脑温控器输出信号正常,PLC输入输出信号也正常. 2.3 故障检测与排除 经过以上故障分析,可以断定控制信号和可调部分是正常的,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首先检查GCD-23A智能型电脑温控器的PID调节参数,看是否人为误操作导致设定参数被改变,从而导致系统运行异常。 PID参数直接影响系统的调节精度,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适当的PID参数,PID控制可以根据系统被控过程的误差特性,利用比例、积分、微分等方式计算出系统控制量,得到相应的输出响应特性,使控制系统达到满意的效果。控制效果。恢复PID参数的正常设定值。其次,检查循环风机是否运转正常,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如果风扇反转或风扇负载过大,转速过慢,都会影响热风循环。风扇反转时,可以切换风扇电源的任意两相;当风扇转速过慢时,从两个方面检查: (1) 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是否有缺相 或绕组开路现象。 (2)是否有扫膛、振动、轴承过热、损坏、风叶、箱体松动等机械故障。可以排除特定情况 .再次检查固态继电器和加热器是否部分断开。固态继电器(SOLIDSTATERELAYS),简称“SSR”,是一种由固体电子元件组成的新型无触点开关装置。它利用电子元件(如开关晶体管、双向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能达到无触点、无火花而接通和断开电路的目的,故又称“无触点开关”。 SSR成功实现了弱信号(Vsr)对强电流(输出端负载电压)的控制 SSR虚接或导通后局部开路导致380V电源失相,加热器不能充分加热。处理方法是修理或更换固态继电器。而且加热器局部开路也会使加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加热过程过慢。修理或更换加热器。彻底处理故障问题。关闭循环烘箱的空气开关,按照烘箱的使用说明书运行其程序。加热2.5小时后,烤箱达到设定温度,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烤箱进入间歇加热的保温杀 菌阶段。保温1h后,烘箱开始降温,2.3h后,整个干燥杀 菌循环程序运行结束,完全满足烘箱提供的技术参数要求和工艺参数要求。 3 结束语 热风循环烘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行业的干燥设备。设备性能的好坏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生产和生产成本。必须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对设备的影响,同时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27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