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空气成分 地面空气又称为大气,是混合气体,大气中除了水蒸气的比例随地区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外,其余化学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一般将不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它的组成成分和体积百分比分别为氧气(20.96%)、氮气(79%)和二氧化碳(0.04%). 地面空气从井筒进入井下就成了矿井空气,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有:氧气含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粉尘浓度增大;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状态变化等。 在矿井通风中,习惯上把风流分作新鲜风流(新风)和污风风流(污风或乏风)。 一、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 (一) 氧气(O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氧气很活跃,易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L/min;在工作时为1~3L/min。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 氧气浓度(体积)/% 人体主要症状 17 15 10~12 6~9 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心跳 呼吸及心跳急促,无力进行劳动 失去知觉,昏迷,有生命危险 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可能导致死亡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氧气浓度要有所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坑木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煤岩和生产中产生其他有害气体等。 在正常通风的井巷和工作面中,氧气浓度与地面相比一般变化不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井下盲巷、通风**的巷道中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应特别注意对氧气浓度的检查,以防发生窒息事故。 (二) 氮气(N2) 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不能供人呼吸。 氮气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空气中的氮气浓度增加时,会相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在井下废弃旧巷或封闭的采空区中,有可能积存氮气。如1982年9月7日,我国某矿因矿井主要通风机停风,井下采空区的氮气大量涌出,致使采煤工作面支架安装人员缺氧窒息,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矿井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的腐烂;天然生成的氮气从煤岩中涌出等。 (三)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毒性,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呼吸有刺激作用,所以在为中毒或窒息的人员输氧时,常常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促使患者加强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员中毒或窒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如表1-2所示。 表1-2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体积)/% 人体主要症状 1 3 5 10 10~20 20~25 呼吸加深,急促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很快疲劳 呼吸困难,**,恶心,耳鸣 **,头昏,呼吸困难,昏迷 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 短时间中毒死亡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常常积聚在煤矿井下的巷道底板、水仓、溜煤眼、下山尽头、盲巷、采空区及通风**处。 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井下爆破;井下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有时也能从煤岩中大量涌出,甚至与煤或岩石一起突然喷出,给**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我国某矿,曾在1975年6月发生过一起二氧化碳和岩石突出事故,突出二氧化碳11000m3。 二氧化碳窒息同缺氧窒息一样,都是造成矿井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海理川流体控制有限公司为专业流体输送、水质监测、搅拌混合等整体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单螺杆泵、计量泵、搅拌机、自动加药系统、在线水质监测仪。T: F:
矿井空气成分矿井空气成分矿井空气成分矿井空气成分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