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犬脑栓塞模型
(1)复制方法 取狗静脉血同一定比例的凝血酶混合,快速吸人内径0.8mm的玻璃管内,垂直放置在4℃,待血块完全收缩后通过颈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水平段,注入血栓
(2)模型特点 经血管造影证实,该方法可形成可靠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并可用于溶栓**研究,但操作方法较复杂。
2 兔脑栓塞模型
2.1 耳动脉栓子
(1)复制方法 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用改良腰穿针穿刺兔耳动脉,搔刮损伤约2cm长的血管内膜,损伤段动脉近端部分结扎。24h后切除形成血栓的动脉段,在显微镜下取出栓子,剪成若干个0.5mm×0.5mm片段,取3个片段注入颈内动脉(ICA)。
(2)模型特点 该栓子是在动脉内膜受损后形成的,富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栓相似,更适合溶栓**的研究。其缺点是栓子制备时间长,制作方法较复杂。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溶栓的成功率分别只有38%和35%,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2 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栓子
(1)复制方法 用兔全血与凝血酶、氯化钙及放射性标记物混合为单个栓子制成MCAO,通过头颅X线平片及放射性检测来确定栓子的部位及溶栓的效果。
(2)模型特点 该方法避免了多次血管造影造成的动物死亡,使操作更简单省时。
3 大鼠脑栓塞模型
大鼠是用于脑栓塞模型*广泛的为研究对象。其原因是:①价格低廉。②近亲繁殖、品种纯化,脑血管解剖变异小。③脑血管解剖及生理接近人类。④动物存活时间长,能进行脑缺血病理过程的研究。⑤血管损伤部位恒定,实验重复性好。常用的大鼠血栓栓塞性脑梗死模型如下:
3.1 微栓子悬液
(1)复制方法 大鼠雌雄不拘。大鼠心脏取血,室温下放置48h形成血栓,用注射器抽吸血凝块注入生理盐水中,重复3次形成小栓子悬液。抽吸0.2ml(栓子100~250μm)从颈总动脉(CCA)注入ICA,可形成脑内多发性脑梗死。
(2)模型特点 该模型形成的梗死比例高,而且注入感染的栓子还可进行脑脓肿的研究。其缺点为,栓子部位不恒定,无法预测梗死部位及范围;小栓子易进入外周的分支漂流至整个的动脉树而引起双侧大脑半球多处小面积梗死;除大脑中动脉、前脉络膜动脉栓塞外,常伴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小面积梗死,甚至有对侧梗死,与人类卒中不符;由于侧支循环的影响使组织缺血程度不一,不利于组织定量分析。
3.2 几个规则小栓子
详见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血栓法。此方法优势明显,是常用的血栓栓塞法。其不足之处在于,因栓子数目较多(14~16个),ICA颅内段被完全堵塞,导致大脑动脉(Willis)环后半部不通而不能由同侧动脉注入溶栓**。但若用较少的血栓则易发生自溶。
有学者进行了方法的改进,即将抗凝的动脉血离心后取血小板含量低的血浆与一定比例的凝血酶和氯化钙溶液混合,制成栓子,将其剪成2mm的小段,依次吸入6个血栓从颈外动脉(ECA)注入ICA。该模型的优点是:①血栓富含纤维蛋白,因用了血小板含量低的血浆,血栓不再发生收缩,制备好后不需放置,可立即注入体内造成MCA0而不发生自溶。②只需一次麻醉动物,手术操作时间短。③用6个这样血栓正好行成MCAO而不会堵住发出大脑前动脉之前的颈内动脉,从而保证了大脑动脉(Willis)环后半部的畅通;④该模型可重复性好,能形成稳定的MCAO,成功率几乎达100%。
3.3 小鼠脑栓塞模型
(1)复制方法 将股动脉血抽入一PE-50管内,室温下放置2h,4℃放置22h,然后剪下5cm栓子吸入一个充满盐水的40cm PE-10管,管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使盐水反复通过PE-10管,制成一富含纤维素的单栓子。常规方法分离一侧CCA、ICA和颈外动脉ECA,结扎ECA远端,微血管夹暂时夹闭CCA、ICA。将一个外径为0.15~0.18mn2的导管轻轻由ECA插入ICA 8mm(距 MCA起始段1.0~1.5mm),注入栓子。
(2)模型特点 该模型的优点:①大血管栓塞与人类卒中类似。②在体外模拟动脉压力及循环制成的栓子富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白色血栓),可用于溶栓研究。③可重复性强,可预测供血区梗死体积。其缺点为注入血栓时操作难度较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较高(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