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测工件的特征、类型它是平的、圆的、还是其它类型?是测内径还是外径?位置容易接触吗?紧邻它的是凸台,还是一个孔,还是一个窄槽?
2.精度工件公差与量仪分辨率精度和可重复性之间应有一个合理的关系(通常是10:1,统计学GR&R测试需要20:1),量仪的精度和被测的工件公差是否合适?
3.测试费用随着量仪精度的增加,费用会急剧增加。为了接近公差,在建立测量操作之前,需要验证是否有必要选择费用很高的量仪。
4.时间和产能固定、专用的量仪是否比灵活、多用途的更经济,这取决于产能是批量还是多种单件,还需要考虑在生产周期中哪种量仪能真正节约测量者的时间。
5.使用简单,容易上手 特别是工厂里的量仪,应去降低检验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检验员可能带来的影响。
6.维护费用量仪保养,多长时间保养一次?谁去保养?经过长时间的运作,会损失精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确保精度。
7.零件的清洁在测量过程中,零件是脏的还是干净的?这也许会影响实验条件、保养精度和水准。选择的量仪是否能够在测量环境下正常使用,或者是否使用有自我清洁功能的气动量仪。
8.测量环境量仪容易受到灰尘、振动、温度变化的影响。
9.机动性测量时是移动工件,还是移动量具?由此会影响对量具的选择。
10.工件处理零件检测之后怎么办呢?不合格零件是报废还是返工?有没有一系列的必要条件?
11.工具材料和精加工质量 零件是否可以被压缩?是否容易刮伤?很多的标准量仪是可以通过改装来避免这些影响的。
12.制造工艺机器或工具挤压一次零件的精加工表面,都会使零件变得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