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家的东西,看好就是了”
父亲:“等我没了,这个勘测点,你千万要看护好了”
儿子:“放心吧!
2012年9月18日中午,吃过午饭之后,42岁的杨维亮拿了一把铁锹,来到家门口那棵杨树下的勘测点前。当他的父亲杨明国开始负责看守这个点的那一年,还没有这棵杨树,现在它已经长得和成年人的腰一般粗了。
前几天下雨,勘测点地面上已经沉下一个锅口大小的坑,里面积满了杨树的落叶。杨维亮用锹尖扒拉完落叶,双手伏在铁桥上,支撑着身体。初秋的凉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杨维亮稍显悲伤的面孔颜色黝黑,是阳光和大地给这个农民留下的印记。他站在勘测点前,和他父亲生前一样:“我爸开始看这个点时,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大呢。”
杨维亮守护的这个勘测点,是吉林省6901个坐标点中的一个。每个勘测点都要绘制点之记,通过测量算得勘测点的坐标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地形测绘提供基本的平面控制,修路盖楼、规划建设、水利交通,都离不开这些“点”。
“这个勘测点,今后我一定得看护好,因为这是老父亲交给我的!”家住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南平村的杨维亮,从小看到父亲守护这个勘测点,直到8月28日杨明国去世,至今已经近30年了:“我爸说,从家门到勘测点只有103步,就是家门口的事儿。”
近30年的义务守护
近30年来,杨明国一直守护着位于自家门前的这个勘测点,直到去世前20天。那时,这一百步的距离对一位66岁,身患脑血栓、肺癌晚期的老人来说,已开始变得漫长。但杨明国依然每天在老伴的搀扶下,拄着拐棍到这个勘测点看一看。8月28日,老人去世这**,在弥留之际,他依然对杨维亮说:“等我没了,这个勘测点,你千万要看护好了。”
如今这个勘测点可以说已经成为杨家人的责任了,无论是他的母亲,还是他的孩子,都知道这个勘测点下的东西,一般人是动不得的。父亲过世的这一个月,杨维亮每天都到勘测点前看看,就像父亲以前做的一样,只是除了守护,在这里,他还可以感受到父亲的音容笑貌。
66岁的杨明国,从20多年前开始负责看守这个勘测点。老伴杨大娘记得杨明国是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公主岭测绘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他,是因为当时大队书记的介绍:“这名老党员来看守这个勘测点,肯定不会出错。”
杨明国家是南平村的坐地户,在村民眼中,老人的为人是出了名的。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在看护这个,虽不是敬而远之,也都知道小心些。至于勘测点下面的东西,村民都说不太清楚。只是看见每次测绘的工作人员挖出地表80厘米下的这个的坐标点,拿着仪器测量的时候,杨明国都在现场。
如果问杨明国这碑下面是什么,或许在患脑血栓之前他还知道。自从他患病之后,身体大不如前,行动也不方便。“得病之后我爸的脑袋不太好使了,但是他仍然记得这个东西是由他守护的。”杨维亮的印象中,父亲的身体需要经常锻炼,他一般不去别的地方,都会走到勘测点附近的空地上。有的时候就拿着那个用来倚门的小板凳,坐在那棵杨树下。有人靠近时,杨明国就会警觉起来,“他就会盯着人看,直到他确认这个人不是奔着勘测点来的。”
没有报酬、完全义务的事
每年测绘的工作人员会来四五次,这都是杨明国*兴奋的时候。他会很细致认真地检查工作人员出示的证件、证明,确认无误后,再看着他们将地下80厘米处的勘测点挖出。“这时候我爸就会站在边上往里面看,因为这就是他天天看着的东西。”杨维亮觉得自己今后可能也会有和他父亲一样的举动。工作人员测量之后,杨明国再协助他们将土回填到坑内,把坐标掩埋。
公主岭测绘科的王小东科长认识杨明国有两年的时间了。王小东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份到杨明国家中普查,虽然决定由儿子杨维亮接任他成为看管人,但是杨明国依然表示他会继续看护、维护这个勘测点。“这是一件没有报酬、完全义务的事,但是杨明国没有计较过这些。”他常说的话就是:“既然交给你了,你就得照顾着点。”这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就是他的承诺。
“守护二代”的家庭继任
正式成为这个勘测点的保管人之后,拿着吉林省测绘局颁发的保管证,杨维亮这才感受到了一份责任。“因为之前我*多是路过的时候看一眼,晚上关大门的时候瞄一下,现在才感觉到我们之间好像有一根绳子似的,”杨维亮说。在父亲守护了近三十年之后,再由自己来看守,这不仅是一种继承,也是他对父亲的承诺。
8月28日,病痛已经折磨杨明国太久了,病床上的他也已经20多天没有看到他守护了半辈子的勘测点。杨维亮伏在父亲身边,杨明国只是说:“等我没了,这个勘测点,你千万要看护好了。”杨维亮轻轻回了一句“放心吧。”夜里八点多,父亲过世了,杨维亮和家人感觉世界格外的寂静,静得有些怕人。
“父亲晚年身体一直都不好,干不了农活,守护这个勘测点确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件原本与自己无关的事,能做���此长的时间,本身就是不易的。
杨大娘坐在炕上,这是她和老伴生前住的东屋。杨大娘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摩挲着炕沿,上面一侧布满了烟头烫过的黑点。杨大娘语气有点复杂,有些责备,又有些回忆,“他身体不方便,抽烟的时候总是烧到炕沿。”那斑驳的黑点,已然成为了杨大娘思念老伴的路径。在他离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家人真的没能这么快的适应。
“怎么不想他呢,就像昨天还扶着他去那看看似的。”杨大娘把脸埋在双手中,指缝间透过她呜咽的话语,这20多年的习惯一时发生了改变,让她感觉空落落的。杨大娘有时候背着小孙子在杨树下乘凉,看着身边的勘测点,总有一种想靠上去的冲动,但是她只是用手指,轻轻地划过上面已经辨认不出的字迹。
“*初我记得这里是一个木架子,后来换成了铁架子,现在是一块石碑。”杨大娘对于这个勘测点的变化非常清楚,自家门前的这些东西看在眼里,烂熟于心。
6901个守护者星散全省
在吉林省范围内,一共有6901个像杨明国家门前的这样的勘测点,有的是三角点,有的是水准点。每个勘测点都有一位像杨明国这样的守护者。每一个勘测点,都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的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水利交通、航空航天、地质矿产等等,都离不开这些勘测点。吉林省测量标志管理站长王毅平介绍,“就像*常见的修路、建楼,这些基础设计都是从图上开始的,而图就是由这些点测量得出来的。”没有这些守护者,就保证不了这些勘测点的**,有可能就被自然或人为毁坏。
公主岭成立测绘科之后,加大了对所辖范围内的勘测点的管理和维护,2011年普查了市域内22个乡镇的三角点、水准点共134个。在公主岭的中心广场还设立了一个景观性的三等水准点的标志,让百姓了解测绘标志的重要性。这些看似陌生的仪器,在一个个不起眼的勘测点上测量,得出的结果却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国家的东西,看好就是了”
或许这些守护者也并不清楚自己守护的是什么,但是就像杨明国生前常说的:“这是国家的东西,看好就是了。”这一个“坚持”看似平淡,但是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报酬的守护又是如此的不凡。每当出现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守护者所表现出的谨慎和兴奋是那样的可爱、可敬。他们也不是一个人寂寞孤独,在他们的身边,有家人和他们一起承担,一起守护。如同这个坐标点一样,会和很多点组合在一起,构成网络,发挥作用。
天气转凉之后,杨明国家前院种的白菜长势越来越好,一阵秋风吹过,空气中满是白菜的淡淡的清香。已经成熟的玉米棒子晾在地上,表面泛着金黄色好看的光。杨维亮想起父亲依然很悲伤,但是他总觉得如果走近勘测点,就会更靠近父亲:“应该也会像我爸一样,一直守护这个点,然后再由我的孩子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