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smt贴片机用户*需要了解哪方面

smt贴片机用户*需要了解哪方面

要很成功地搞 SMT 生产,一个厂家必须兼顾到管理、技术、人事和设备(贴片机)工具四大要素。很可惜的是,在我所接触到 SMT 厂家 中,甚少有能很好地兼顾到的。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一种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间工厂若能看清这点而快速采取相应行动的话,那他要在同业中身处**地位并不是件难事。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国内一般 SMT 工厂 在这四方面的表现程度的反映,提供给有眼光者一些发展的考虑点。如果能因此而给 SMT 工业界革新或高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笔者的荣幸。

   中国的电子生产工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可谓神速   。作为电子生产技术主角的 表面贴装技术 SMT ,也相应得到大量的引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内本身的改革需求,另一是国内庞大市场对外国的吸引力。刚刚进行改革的中国电子生产工业,不论在资金或技术上,都得依赖外国。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不会是没有代价的。因为没有一家公司会从事对本身毫无好处的工作。不论其眼光是否准确,在其把资金技术引进的背后肯定有其如意算盘。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以依靠外来协助为主的做法,只能是在发展的过渡时期使用,长远来说还是必须学会自己的一套能力。

   外商投资中国,不外是为了它庞大的市场以及低廉的生产成本。而仍有许多公司或项目不愿进入中国的,却是因为国内在品质、管理、效率和制度方面的不足,还不能抵消在成本及市场机会上能带来的好处的缘故。中国的生产成本,如所有其他发展国家一样,将会日渐不断的增高,而且是以比他人还快的速度在增长。在这过程中,工厂的品质、管理、效率和制度方面都必须跟得上,甚至超越成本的增长率才能保持这工厂的竞争力。以目前中国 SMT 工业界的情况,若要朝着提高竞争力,甚至只是维持竞争力的方向走,什么是*需要的呢?

   国内所缺乏的,*主要是资金和知识两大方面。资金的来源,一来自国内(通过生产积累),另一来自国外投资。自己赚来的资金必须通过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生产,而吸引外来的投资也有赖于国内能提供良好效率与高质量对成本比的条件。所以总的来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才是目前国内急需的。而这除了认清方向、执行的决心外,更决定于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了。我这儿指的知识包括管理和技术知识。让我们先来探讨科技知识的引进情况。

   国内目前的情况,还是以采用外国科技为主。外国技术的引进,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供应的形式,主要是生产设备和工具方面;另一是通过技术合作。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比起工业先进国暂时还有一段差距,在设备方面的供应几乎都为外国技术所战占有(尤其是 SMT 核心 设备贴片机 )。作为供应形式的引进,商务利益优先是可以理解。原本在自由市场上不同供应商间的竞争应是带来更好的技术实质。但很可惜的,在国内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存在。原因何在?我相信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设备技术的引进绝大部分都通过中间代理商。造成这情况是因为从事代理的公司在商业上的灵活反应、生意头脑以及中国内部的国情所致。我们暂且不论这个。应正视的问题是,这些商业上的精英确实对技术的转移起着不太好的影响。过热的商务活动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用户对技术实质的迷惑。甚至使市场上长期出现了如先选设备而后计划生产产品熟悉产品工艺的可悲现象。‘老王卖瓜 ’ ,为了生存而须‘自夸 ’ 是必然的。但若此 ‘ 瓜 ’ 是复杂的‘高科技瓜 ’ ,而此‘老王 ’ 是位经验口才都好的‘老王 ’ ,问题就可能出现了。其实在 SMT 界中也往往是这情况。买瓜都会选错,更何况是高科技设备技术。另一原因是能力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老王 ’ 是全心希望协助用户的,可惜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老王 ’ 都经过一些培训,但也不外是对设备的原理、使用等基本方面的培训。技术深度和宽度一般都不够。不能在技术上**和正确地协助用户。这情况有时不只是发生在代理身上,在原产者身上也常见,原因是技术转移非他们的目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会有足够的准备。所以通过供应商引进技术,虽然是个主流,却存在着立场和能力的问题而不理想。

粤公网安备44030602001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