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饲料源性**;

摘要:本文立足于饲料业发展的现状,针对饲料在生产、加工、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饲料源性**”的概念,重点阐述了饲料源性**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饲料源性**;产生原因;预防控制  

饲料是动物养殖业的物质基础,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也是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生产动物产品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动物生命和健康,保证其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物产品如肉蛋、奶、脂肪、裘皮、羽毛以及役用动物的劳役等,都是动物采食饲料中的养分经体内转化而产生的。如果饲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也就不可能获得量多质优的动物产品。  

正因为饲料在饲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与此相关的问题就较多,这也是饲料企业在从事饲料生产、销售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饲料源性**是指饲料在配制、调制加工、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同时也包括外界因素通过饲料作用而出现的一些负效应。本文针对饲料源性**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加以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1.1  饲料霉菌**    

饲料原料在收获时,水分含量高,且又逢夏、秋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若晾晒时间不够,未充分晒干即入仓保存;或饲料堆积、存放时间过久、饲料贮存处潮湿、空气流通差等容易受黄曲霉菌、镰刀霉菌、烟曲霉菌等有毒霉菌的感染而导致霉变。动物采食霉变饲料后会出现减食或拒食、贫血、腹泻、消瘦、流产、呕吐、繁殖性能下降、脱肛、发情紊乱等表现,同时还可导致**功能下降而出现**抑制,造成继发感染和疫苗应答能力减弱,严重时可造成死亡。2006年以来,在国内流行的猪无名高热,霉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生产中常见黄曲霉菌**中毒、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等。因此,饲料霉变及霉菌**中毒症,一直困扰着饲料业和畜牧业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人、畜的健康和**。由于霉菌**中毒的隐蔽性、微量性、复杂性、缺乏直观性等原因,使得技术人员在判断时容易误诊,认为是某种慢性消耗**、附红细胞体病、李氏杆菌病或因**抑制而出现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影响结果的正常诊断。  

预防  科学管理,防止饲料霉变,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饲喂畜禽。严把饲料采购关、保存关、使用关。轻度发霉的,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水洗法、剔除法、脱胚去毒法、加热去毒法、用碱或氧化剂进行脱毒处理等;或在饲料中添加霉菌**吸附剂,如霉可脱;或采用酶解法进行脱毒。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应弃用。  

1.2  饲料中“有毒成分”  

饲料中“有毒成分”,包括对动物机体有害的成分和不易被机体吸收的成分,如饼粕类饲料中的游离棉酚、芥子苷、抗胰蛋白酶等。这些有毒成分,由于不易被机体吸收,且会产生毒害和抗营养作用,加上具有隐蔽性,使得它们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例如,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生豆饼,由于抗胰蛋白酶属于“致敏原”,仔猪的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太健全,饲喂后易出现腹泻,用*****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再如豆科植物中存在的植物性血凝素可导致畜禽红血球凝集和引起肠粘膜损害及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某些豆科牧草和菜籽饼中含有的皂角青,可引起畜禽生长**和中毒。此外,饲料中若棉籽饼、菜籽饼添加比例过大,且未经脱毒处理,对畜禽也有负面影响。如前些年河南开封地区,由于棉花种植量大,母牛饲料中大量添加未经脱毒处理的棉籽饼,使得出生的犊牛近三分之二都为瞎眼。  

预防  饲料要进行脱毒处理,控制使用比例。对于含有毒成分的饲料原料必须进行脱毒处理。如棉籽饼可采用生物发酵法、化学脱毒法进行脱毒;菜籽饼可用碱液脱毒法、水浸法、微生物发酵法、铁盐法、坑埋法等;豆类及生豆饼可用蒸煮和焙炒法来加工等。  

1.3  饲料调制不当  

饲料不仅要求营养**,而且还需要科学调制。若调制不当,饲喂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如饲料粉碎粒度,粉碎过细,会降低动物的吸收利用率,时间稍长,还会诱发猪只发生胃溃疡。相反,粒度过大,会导致动物挑食,也会影响到饲料利用率。此外,还有饲料的均匀度,饲料原料按一定配比组合后要进行充分的混合,必须保证均匀,否则,会出现营养成分布不均,造成畜禽采食后中毒或发生营养代谢病。  

预防   科学调制饲料,保证营养成分充足吸收。谷实类饲料适当粉碎是必要的,但粉碎过细对动物则是有害的。同时,要保证饲料混合的均匀度。  

1.4  饲��使用不当  

科学使用饲料,可大大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饲料更换无过渡期或短,不同品牌饲料,或同一品牌饲料不同阶段更换都应有一定时间的过渡期。饲料更换频繁或突然更换饲料,会导致畜禽不适应而出现暂时性的生产性能下降或饲料源性**。如在产蛋高峰期更换饲料,会导致鸡群产蛋量下降;仔猪突然更换饲料,会因为肠道应激过大而出现消化**性腹泻;草食动物一次性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如嫩苜蓿等豆科牧草、雨淋的或带霜露的青草等出现瘤胃臌胀病;不同阶段的饲料乱用,如用育肥猪料给后备猪使用、产蛋鸡料给雏鸡使用而引起的种用价值下降和营养代谢病;浓缩料和添加剂直接饲喂畜禽等引起的营养性中毒;用不合格的泔水喂猪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酒精中毒等;不科学地增加饲料中石粉和粗蛋白质的含量,导致肝、肾功能减弱,引起拉稀和痛风也屡见不鲜。 

预防  科学使用饲料,减少畜禽应激。不要轻易更换饲料。确需更换时,需有1周左右的过渡期以让动物适应。不同阶段的饲料不能混用。畜禽的饲喂方式、时间、日粮类型要严格按照实际生产和饲料的用途、特点、要求来进行。  

1.5  饲料营养成分缺乏  

     饲料营养成分缺乏的原因较多。如饲料中添加量不足、比例不平衡、营养成分的拮抗作用、调制不当、机体处于某个特殊阶段、饲料氧化、原料品质低劣等,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小型饲料生产企业,由于受原料采购或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饲料不全价、品质不稳定,饲喂畜禽后易出现营养缺乏症,尤其以夏季较为明显,如维生素A、D、E和B组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引起的异食癖,如咬尾症、咬耳症、蛋壳质量下降等。此外,能量、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缺乏或不平衡,常导致畜禽出现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毛长粗乱、消瘦、料肉比高、羽毛质量下降或脱落等。  

预防  严格按照*新饲养标准的要求,科学配制日粮,保证饲料营养全价、平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如季节,做出科学调整。     

1.6  饲料品质**  

判断饲料的好坏,不能仅以营养成分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饲料原料品质、营养成分的比例是否平衡等为依据。例如饲料中粗蛋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在评价饲料质量好坏时,除了要关注粗蛋白含量外,还要注意氨基酸之间是否平衡。实际生产中,由于鱼粉、豆粕等上等蛋白质饲料原料相对于杂饼粕要贵,而杂饼粕的粗蛋白含量又很高,因此,当市场上豆粕、鱼粉等原料价格上扬时,某些饲料生产企业会用杂饼粕来替代部分豆粕,适当的替代是可以的,但比例较大时,会导致饲料品质、机体吸收率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在未脱毒使用时,还会导致中毒。更有甚者用梧桐树果实压榨后向饲料中添加。此外,饲料中掺假或原料本身品质低劣而引起的问题也不少,如鱼粉中掺尿素、淀粉、木质素;氨基酸掺假;用塑料蓝色颗粒代替硫酸铜;使用比较例大的劣质鱼粉,导致肉鸡出现肌胃糜烂症等。  

预防  要精选上等的饲料原料,保证其质量,从而提高饲料品质。  

1.7  饲料中微生物含量超标  

饲料中微生物的检测对象有霉菌、**总数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饲料中沙门氏菌含量超标。笔者2005年走访猪场时,发现某些猪场断奶后不久的仔猪腹泻,场长称已持续较长时间,技术员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用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又出现反复,前后已有将近1个月。分析该场的**程序、发病对象、用药情况、传染性等因素后,怀疑是饲料原因。发现病猪所用饲料中添加有肉骨粉,而其他未添加肉骨粉饲料的猪却未见异常。取饲料样品进行化验,发现有沙门氏菌污染,停用加有肉骨粉的饲料后猪群逐渐恢复正常。还有某些鸡场在自配料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鱼干代替鱼粉,鱼干本身含盐量高、潮湿,易被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鸡白痢。此外,还有饲料中霉菌超标引起的霉菌性肺炎等等。  

预防  加强对饲料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避免一切可能污染饲料的微生物因素出现。  

1.8  饲料中“**”或微量成分添加不当引起中毒  

当前,许多公司生产的饲料中都添加有**素,如土霉素、金霉素、利高霉素、杆菌肽等,有的在产品标签上作了说明,有的含糊不清,因此,如果畜禽在发病后,使用上述**进行**,不考虑饲料中**的含量,仍然以**量或加大剂量来使用时,容易造成**用量过大而引发中毒。还包括饲料中添加的铜,有些养殖户不考虑饲料中已经添加有微量元素铜,而又用市场上的诸如“高铜九二0”等添加剂向饲料中添加,结果导致铜中毒。此外,如食盐中毒、尿素中毒等,也应引起重视。  

预防  严格掌握饲料中添加**种类和用量,防止重复添加或过量使用。  

1.9  外界因素与饲料互作出现的“假饲料源性**”  

     在实际生产中,外界因素通过对饲料的作用,会出现一些假饲料源性**,这也是饲料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夏季饲料贮存过久或不当,会导致营养成分被破坏而出现营养缺乏症,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畜禽处于特殊阶段如妊娠泌乳、产蛋高峰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高一些而出现营养缺乏;配方调整不及时,按照畜禽的营养需要和季节的作用关系,科学的配方应该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影响,如慢性消耗性**、寄生虫病、增生性肠炎、患肠道**的康复畜禽等,由于机体胃肠功能减弱,消化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下降,导致畜禽生长缓慢、料肉比升高、饲料消耗增加,有时会认为是饲料质量差引起的;饲养管理因素,如饲养密度大、**接种频繁、应激大、环境卫生差等,均会影响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部分养殖户也会认为是饲料原因引起的,其实是由于畜禽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  

综上所述,饲料源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病的总称,病因复杂,临诊表现多样,诊断时应认真分析、**考虑,采取综合性的控制措施才能减少此类病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