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丙烯酰胺性质与研究历史

日期:2024-08-17 03:54
浏览次数:1223
摘要:
 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能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不溶于苯及庚烷,在酸碱环境中可水解成丙烯酸。
丙烯酰胺在室温下很稳定,但当处于熔点或以上温度、在氧化条件下以及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酰胺。当加热使其溶解时,丙烯酰胺释放出强烈的腐蚀性气体和氮的氧化物类化合物。但熔融时则骤然聚合。易燃,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气体。毒性很大,LD50 126mg/kg。对**神经系统有危害,且可能致癌,对眼睛和皮肤亦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丙烯酰胺是一种用来製造聚丙烯酰胺的工业化学物。近年研究发现,经高温处理或烹煮后,食物内的游离天门冬酰胺与还原糖产生反应,形成丙烯酰胺。这种化学物是基因致癌物质,被认为对实验动物可产生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并且会影响生殖和发育。然而,流行病学研究未能提供一致的證据,證明人体从膳食中摄入丙烯酰胺的水准与癌症发病率相关。
19世纪末,科学家用丙烯酰氯与氨**合成了丙烯酰胺。
1954年,美国氰氨公司采用丙烯腈硫酸水解工艺进行工业生产。
1972年,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公司首先建立了骨架铜催化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的工业装置,此后各国相继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采用此项工艺进行工业生产。
20世纪80年代,日本日东化学工业公司实现了用生物催化剂由丙烯腈制丙烯酰胺的工业生产。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检出丙烯酰胺;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由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因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02年6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紧急召开了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专家咨询会议,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食用**性进行了探讨。
2005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第64次会议根据相关资料,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危险性评估。

关于我们| 易展动态| 易展荣誉| 易展服务| 易家文化| 英才集结号|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202000312| 版权问题及信息删除: 0756-2183556  QQ: 服务QQ

Copyright?2004-2017  珠海市金信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行业网站百强奖牌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易展仪表展览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4046号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