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价目表”多么甚嚣尘上,被一叶障目的人总是少数,随着时代进步,相亲或为孩子相亲的人们,更趋温和理性——这也是身为90后的女记者,数次探访****和虹口公园相亲角,既为采访,也“为自己相亲”的所见所感。
在上海的“相亲界”,吴松(化名)几乎算得上是**代“网红”。5年前,时年30岁的安徽小伙子吴松,在上海的一场万人相亲大会上“一举成名”。他想出了一个新花招,以加粗加大的“聪明”和“老实”字样自我推广,字下是QQ号码。照片盛传网络,聊天软件的弹窗新闻里有他,报纸的版面上有他,他还成了一部名为《上海爱情故事》纪录片的主角之一。之后,上千位女孩发来的“好友申请”,排着队地出现在他的电脑屏幕上。
可吴松至今单身,且他依旧在相亲。细算来,他已相亲12年。如今,他把各种“筛选条件”视为“条条框框的东西”,认为它们并不能建立起感情基础;要找到爱情并*后走入婚姻殿堂,“相亲不是捷径”。
而反观*近,一张“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在网上疯传。“价目表”上,以未婚男女的长相、房、车、收入、户口、学历等,将人群分为顶配、高配、标配、低配、简配和不考虑;顶配无非高富帅和白富美,可“女博士”竟是“简配”,“属羊”的女性被列入“不考虑”之列……
实际上,大可不必当真。相亲是个老话题,隔三岔五便成为热点。传统观念、功利心和毫无门槛的恋爱,在当下的中国,总在冲突和碰撞中寻求和解之路。可喜的是,无论“价目表”多么甚嚣尘上,被一叶障目的人总是少数,随着时代进步,相亲或为孩子相亲的人们,更趋温和理性——这也是身为90后的女记者,数次探访****和虹口公园相亲角,既为采访,也“为自己相亲”的所见所感。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