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2月份 “华龙一号”成功出口阿根廷,我国的自主核电技术开始扬帆出海。 自去年以来,核电 “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之一,并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同巴基斯坦、英国、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家签署了核电出口合同,与南非、土耳其、捷克、沙特等国家的核电合作也在务实推进。 但风光背后,则是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供应商和承包商来说。 以英国欣克利角的EPR项目为例,投资方和业主是CJV(中核、中广核和EDFEnergy联合体);工程设计和采购参与方包括EDF、AREVA和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等。而核**监管机构为英国核电监管办公室——欧洲对于核电项目的严格要求,项目参与方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都给中国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据介绍,中国核电承包商及核电装备制造商在海外市场主要面临项目所在国核**法规的解读、核质保体系的建立、设计及采购条款的理解、人员资质授权、原材料认定等五大问题。 日前,拥有丰富的国内外核电项目经验并帮助中国核电相关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电力部门总监路仲滨、必维核电部门经理张文印解读了中国核电 “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 入乡随俗*紧要 据介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针对核电站核岛设备相关的监管要求,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北美地区的ASMEN系列认证;法国 (欧盟)的ESPN(核电承压设备法令)认证;中国的HAF604。与此同时,常规岛的设备也要符合进口国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例如北美的ASME,巴西的inmetro,欧盟的CEPED/TPED,印度的IBR,俄罗斯的GOS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