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CCTV:中国船企转型"造大船"

CCTV:中国船企转型"造大船"
受产能过剩和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拥有世界*大产能的中国造船业正在困境中挣扎,一些中小型造船厂根本拿不到订单。新年伊始,我们记者又回访了一些船企,来看看他们的境况有什么*新变化。
    记者走访了一些船厂,发现由于航运市场具有滞后性,许多船厂仍在消化此前的订单,以生产油轮、散装船等低附加值船型为主,不过*新的变化是,以生产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海工装备等市场却十分活跃,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节能环保型船更让船东看好。
    长航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总经理李文德告诉记者,将来它是造船的一个趋势,一定要强调节能降耗。中远集团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副总经理李玉平告诉记者,在眼前恐怕想盈利的国际性的航运企业几乎看不到。除非一些特殊的船队,比如说像半潜船,像特种货物的,可能还有一点的空间。
    广船国际的总经理韩广德告诉记者,现在5万吨的成品油船市场价大概是3500万美元左右,而同样是5万吨的半潜船现在的市场价是1亿美元,一条船产生的是三条油船的价值,“造特色船”、“造大船”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海集团*近就向两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CSIC)订购了8艘总价值为7540万美元的集装箱船,而这笔订单占了国内造船订单总量约三分之一。而对于资金实力、银行信贷支持有限的中小型船厂来说,单兵作战时代已经过去,一些船厂开始抱团取暖。业内人士就建议,中小船企可以做细分市场,一部分造船厂可以转型做配套厂家。
    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采购组经理曲学文告诉记者,好多中小船厂现在都没有单子了,没有单子可以为大一点的船厂配套一点东西,比如说做一些分段,做一些配件什么的。
    上海汇鍀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维刚告诉记者,新的一年,现在船企已经在做转型了,有的往游船方面走,有的往短途内陆的一些船发展。
    参与者寥寥  航运金融衍生品遭尴尬
    当航运运价高时,造船企业的上游船东通常愿意购买新船,造船企业这时加大生产能力,积极造船。而一旦运价低时,船东就不愿意买船,甚至毁约,自然波及到下游的船企。作为造船企业产业链上游的航运运价去年(2011年)一些航线集装箱运价暴跌高达60%,市场风险巨大。
    为了减少国内航运企业**式的被动局面,2011年6月28日,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成立,这也是我国头个场内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平台,那么现在究竟有多少企业参与其中,这个交易平台的运行情况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