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利用再生水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外调三招总用水量不升反降

 “历史上北京曾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清朝时期京城经常面临曾有“小黄河”之称的永定河的威胁,皇帝赐名“永定”就是希望这条河不要再泛

滥。同时万泉河、玉渊潭、莲花池等带水的地名在当时都是名副其实的水域。1980
年以来,北京21条主要河流全部断流,北京开始成为缺水城市。

  
  从2000
年以来,本市在人口增长了700万的情况下,新水却减少使用了10亿方。这主要得益于再生水的利用。”

  
  水资源缺口达到15
亿方

 据统计,北京市1956年至200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但是从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地表水资源量衰减59%,地下水

资源量衰减
37%,入境水量衰减77%。而近几年北京用水总量平均为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立方米,比往年平均37.49亿立方米少

38%
。这意味着每年北京有着15亿方水的缺口。

 而更为直观的数字是,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到甚至不足100立方米,不到国内平均水平的1/20,成为国内人均水资源*少的地区。这种水资源

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等地区。


 开源节流加外调 新水用量不升反降

 北京缺水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为此,有关部门开始通过开源、节流、外调三种方法补足缺口,从2000年以来,本市在人口增长了700万的情

况下,总用水量却从
40亿方降至去年的36亿方,其中新水减少使用了10亿方。对于严重缺水的北京来说,这样的节水效果不可谓不显著。

 开源,顾名思义就是寻找多种水源,包括将丹江口的南水北调进京,每年将补充10亿方的来水。而在节流方面,相关负责人强调可以用“农业用

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三句话来概括。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北京近年来淘汰了很多耗水型工业企业,比如首钢、焦化厂等,仅首钢一年的耗水量就可以达到7000万立方米,是用水大

户。工业用水的年耗水量一度达到过
13亿立方米,2000年为10.5亿立方米,去年则下降到5亿立方米。在农业上,北京东南部地区30多万亩的稻田都

改成了旱田,年用水量也由*高时的
30.5亿方,下降到10亿方以下。在生活用水方面,从2000年的11.5亿方增加到2012年的16亿方。

 再生水充分利用 营造京城美丽河湖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新水减少10亿方,主要得益于再生水的利用。据悉,再生水主要可以用于工业、农业、河湖环境和绿化环卫等市政用

途。其中用再生水替代工业用冷���水的效果*为明显。以前,工业用的冷却水都是使用地表水,改用再生水后,一年可以减少使用地表水
2亿立方

米。


  七年前,清河、方庄等再生水厂投入运行,拉开了北京市循环利用再生水的大幕。如今,再生水的年产用量已经达到7.5亿方,相当于375个昆明

湖。其中,
2012年,全市河湖景观用水总量5.7亿方中,有3.7亿方为再生水进行“补充”,比例约为65%,而京城的公园如圆明园、朝阳公园、龙

潭湖等,以及清河、温榆河等河道,都已经全部由再生水供给。据悉,目前北京市只保留了一些重点区域进行新水的补给,包括颐和园、后海等

地。


 据悉,到2015年,全市再生水供应量将增加到10亿立方米。届时,再生水利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探访

 圆明园水系补给全靠再生水

 在圆明园里,湖水清澈透明,风吹荷动,香气飘溢,大片的水域让其成为正宗的“水景园”。但鲜有游客会想到,圆明园里的水***来自于再

生水的“补给”。


 圆明园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着圆明园湖说:“你别看现在的水面这么透明、荷花遍开,1999年的时候,这片儿根本就见不到水,只长些杂

草,沙化得厉害!”


 据其介绍,2005年,圆明园湖底铺上防渗膜,尽可能留住湖水。同时,引入再生水解决园区缺水的问题被提上日程。直到2006年清河再生水厂建

成后,管道从小清河穿入园区北墙,再生水才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干涸的园区。
2007年开始全部采用再生水进行补水,如今,圆明园每年都要从清

河再生水厂引入六七百万立方米的再生水,用以补充蒸发、渗透等流失掉的景观用水。“有水了,我们又大面积种植了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荷花,水

因此有了灵性,圆明园也就灵动起来了。”该负责人说。






  (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