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血微生物学家Rosemary Redfield率先对Felisa Wolfe-Simon的Science文章中的实验细节提出质疑,并在博客上发表。 加州拉霍亚Scripts研究所的生化学家Gerald Joyce对此作出评论“这是一个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故事,而与外星人无关”。 质疑的核心就是,这篇文章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砷确实掺入到DNA或RNA中去。做回事后诸葛亮:这个问题俺当时也想过,也觉得这部分证据有点单薄,如何排除砷不是真正掺入了DNA而像溴化乙啶(一直DNA荧光染料)一样插入DNA的螺旋沟内,或者只是简单得附着在DNA上?作者做了CCT分析(Thermo X-series quadrupole ICP-MS with Collision Cell Technology,俺不懂这个实验,所以不能判断它的价值),但是对于这么个重大结论,证据是多多亦善,孤证往往是不够的。 为什么不能在多做一些呢?MIT的生化学家Roger Summon的建议是靶向质谱分析(把纯化的DNA打断,通过质谱测定的分子量,从分子量变化确定砷是否真的掺入)。 批评者的结论:GFAJ-1代表新形式的“砷基生命”的这一结论不够成熟。 质疑是科学研究的正常过程,科学就是在质疑声中成长的。遗憾的是,Felisa Wolfe-Simon对质疑的问题没有做出直接回答,还表示不想介入争论,并说出匪夷所思的话“任何(质疑性)言论应该像我们的文章一样经过同行评议”(Any discourse will have to be peer-reviewed in the same manner as our paper was, and go through a vetting process so that all discussion is properly moderated." ) 有点让人大跌眼镜。科学的原则:谁主张,谁举证,质疑者有提问的权利,却没有证据的义务,只要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被质疑者都要面对---作者的答复却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