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蛋白质组学概述 “蛋白质组”一词的英文是Proteome,它是proteins 和genome 两个词的组合,意思是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即为基因组表达的蛋白质[1]。蛋白质组的概念是1994 年由Wilkins首先提出,并**在1995 年7月的“Electrophoresis”上发表,指“一个细胞或一种组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2],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与基因固定不变的基因组不同,蛋白质组作为相应基因组所表达的产物随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变化。在同一机体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数量不同; 即使同一组织或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甚至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其蛋白质组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在病理或**过程中, 与正常生理过程也不同。因此, 蛋白质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机体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生命活动的规律。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为3 方面: (1) 蛋白质大规模鉴定和转录后修饰的微特征研究。(2) 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研究, 对肿瘤等**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3)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翻译后修饰的研究[3]。分析不同蛋白质的表达可用来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的差别,蛋白组学将成为鉴别**的标记物,可以阐述某种机制,这种机制在越来越多的分析中被应用。人类的基因组比预期要小的多,并且基因组计划中的肿瘤相关基因现在才被知道,然而较小的基因不能反映单一的蛋白质组。通常,广泛的翻译后修饰例如磷酸化、糖基化,蛋白水解处理作用都是很常见的方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能够显著地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因此可以表达出细胞和组织特征。因此,在基因组中,蛋白组学的挑战之一就是通过蛋白效应器的知识理解组织特征,并且把它应用到临床中。 2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蛋白质组学可以利用蛋白微数列、电泳和质谱分析法检测、识别和特征标记的蛋白进行分析。这些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根据各自能力评估蛋白质组谱。 2.1蛋白微数列技术 蛋白微数列是将大量抗体或者大量组织蛋白质样品一次标记在载玻片上进行检测分析。这种方法能够检测大量蛋白质的存在或者大量组织样本表达的水平,但是这种技术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抗体的可用性方面是有限的。此外抗体的特异性必须通过**印迹证实,并且需要内部的对照,尤其是抗体的微数列没有预测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尽管如此,大量商品化抗体的应用使得应用蛋白微数列成为可能。 2.2 双向凝胶电泳 双向电泳在1975年由O’Farrell发明,其原理是:向基于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用等电聚焦分离.**向则按分子质量的不同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把复杂蛋白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在二维平面上分离,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分子量相似的蛋白质。采用蛋白质组重叠群 , 即利用多个不同pH梯度和分子量上相互重叠的2-DE 图谱, 拼接成一张完整2-DE 图谱, 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和进样量, 这对于低丰度蛋白的检出十分有利。个别蛋白质可以被染色水解为肽,这些可以通过质谱分析法进行分析。肽的酶解图谱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数据库进行分析。 2.3 质谱分析法 蛋白组学主要的工具之一就是质谱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基因转变成气体离子后,根据投料比例分析蛋白质。吸解作用和离子化技术例如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技术,为检测和分辨蛋白质了高水平的敏感度和度,这种技术的高敏感度和样品的简化使得这项技术便利化,但是它也存在局限性。分析复杂的样品例如血清相比检测蛋白困难大的多。 3 蛋白组学的分析仪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