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国制造超越了日本制造?

中国制造超越了日本制造?
日本在制造业仍然是全球**水平。想要在制造行业有所发展,还是要虚心学习,认识不足。
  近期,国人赴日**马桶盖、电饭煲的热潮引发了广泛关注。购买者称,日本家电的高品质、智能化是促使其购买的主要因素。不过《环球时报》却不以为然,这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3月1日刊发社论称“从当年的全球家电霸主,到今天的卖马桶盖、电饭煲,不能不说是“日本制造”这一金字招牌的没落。”也有些网上红人同样为日本制造业唱起挽歌:“没落在暮色中的昔日制造业帝国,现在开始靠一个马桶盖维持残余的荣光。”
  然而事实上,日本制造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日薄西山。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的各国工业竞争力报告来看,本世纪以来,日本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仍然稳坐头把交椅。该报告从制造业人均生产值、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对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终认定日本为*具有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美国、韩国和台湾,中国位列第7。
  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技术转移等问题,在过去这些年的确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并没能使得日本制造业走上下坡路,反而更加坚定了其高质量路线的决心。毕竟中国等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生产成本对日本制造的冲击,只能停留在快速消费品等领域;在技术导向产业及**耐用品领域,日本制造的地位仍是难以撼动的。所谓的“品质过剩”,其实和“品控严格”只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罢了。
  权威汽车质量评估机构J.D.POWER每年都会出具一份车辆可靠性报告,2015年已经是该机构第26次对各品牌汽车质量进行评估。在参评的31个主流汽车品牌里,日本丰田和本田分别位列第3和第5。这一成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且要好过保时捷、林肯和奔驰。而在福布斯发布的2015*具价值汽车品牌中,丰田又一次摘得桂冠,本田位列第3。说明在汽车制造业领域,无论是质量、数量还是认可度,日本制造都当仁不让。
不仅品控严格,日本制造还能做到无孔不入。大到造船、造飞机,小到每个人衣服上的拉链,日本制造无处不在。全球90%的数码相机市场份额被日本占领,全世界几乎每两个拉链里就有一个是吉田工业生产的YKK拉链。逞论光学元器件(尼康、佳能)、电梯(三菱、日立)、电视转播技术(索尼)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设备,都少不了日本制造。
  无所不在已属不易,日本制造还能做到无可替代。3.11地震,不仅使得日本本国国民受灾,还殃及了世界各地的通信业、智能家电以及其他使用半导体材料的厂商。只因把持着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原材料供应的日本,因自然灾害而产能不足。与之相类似的,同样是iPhone供应链中的一环,日本制造的部分能够占据iPhone总供应链成本的34%,遥遥**于台湾等其他地区,这都归功于其掌控着相关环节中*核心的技术。如每一代iPhone更新时的*受关注的摄像头,就是由索尼公司提供的。
  这种对相关领域内关键技术的掌控,使得日本制造业的影响力无比巨大。与其说日本制造“沦落”到去卖电饭煲、马桶盖,不如想���为何总是日本厂商想到去革新这种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用具并将其做到**吧。
  日本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这似乎是很多普通人的直观感受:曾作为日本制造代表的索尼、东芝、夏普、松下等知名企业近年来先后陷入亏损泥潭。以索尼为例,这家曾以Walkman风靡全球的企业2008年以来累计亏损了117亿美元,在不断裁员、卖楼、拆分资产后,依然难以实现盈利。前任CEO平井一夫上台后力推智能手机,但今年的销量远不及小米——一家68年的老牌企业竟被一家刚成立4年的中国公司轻松打败。
  这种直观感受加之中国经济超越日本的现实,让不少人觉得中国有了睥睨日本的资本。不过,日本企业真的已经衰落了吗?日本经济真的是失败案例而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了吗?
  “大家都在关注‘僵尸企业’,但有很多伟大的企业大多还不为人所知。这是一场安静的变革。”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商业教授UlrikeSchaede如此认为。
  的确,来自苹果和中国企业的双重挑战,令索尼等日本消费品企业近年来快速衰落,但个别企业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整体日本企业和经济的衰落。日本不同于芬兰,在苹果崛起后,芬兰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哀叹,芬兰经济(诺基亚和芬兰造纸业)遭遇了苹果两次沉重打击。但在日本,却听不到类似抱怨。
  作为消费品品牌,索尼手机的确惨败给了苹果甚至小米,但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高价值部件商,索尼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鉴于索尼在相机传感器领域的**地位,苹果全系手机,包括*新的iPhone6的图像传感器均来自于索尼。不光是苹果,包括小米、华为、Oppo等知名国产手机也几乎全部采用索尼的图像传感器。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索尼2014年7月宣布斥资3.45亿美元增加图像传感器产能。
  类似的例子还有松下。虽然作为手机、等离子电视生产商的松下的确失败了,但在非消费品领域的松下却依然是行业翘楚,尤其是在电动车电池方面。松下已和美国有名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合作,将在美国内华达州兴建一家耗资50亿美元的电池生产厂。

事实上,不少日本知名企业都在重新调整自己的策略:退出消费品领域,转战产业链上游的**材料、高价值部件,或者重新回归工业品制造领域。奥林巴斯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肠胃窥镜等**医疗器械,富士胶卷在逐渐停产胶卷后转战医疗、**化妆品和工业材料(生产的埃博拉新药法匹拉韦Favipiravir;学名:Avigan在非洲几内亚疫区开始投入**),日立则彻底放弃家电业务将精力集中在通信、电力、重型机械等领域。而财报显示,这些转型都相当成功。
  2015年3月12日,世界火车和铁路运输的发祥地英国运输部所订的共866辆、122列以及负责27年半的维护保养工作的首批日立柴电两用高铁列车抵达英国南部的南安普顿港。预计将于2017年投入连接伦敦与威尔士的路段上,随后将在2018年投入苏格兰等主要城市间的路段,总长约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上。
  此外,日本企业并不止于索尼、松下这类知名企业,日本企业真正强大的是在于那些在本行业**却很少为公众所知的“隐形**”。再以iPhone6为例,除镜头组件来自索尼外,超小型MLCC(积层陶瓷电容器)来自田村制作所,摄像头模块出自三美电机和阿尔卑斯电气,电池出自索尼和TDK,散热片出自KANEKA,水晶部件出自精工爱普生和日本电波工业……日经技术在线工程师对手机的拆解结果显示,iPhone6和iPhone6plus配备的1300个电子部件,其中约700个是日本制造,超过半数。
  小到手机,大到飞机,日本的“隐形**”企业无处不在。给优衣库UNIQLO供应服装面料的东丽公司同时也给波音飞机提供制造机身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参与波音787梦想飞机制造的还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等60多家日本企业。整架波音787飞机有35%的部件由日本企业制造,35%由波音制造,其余部件由其他国家提供,难怪波音787被称为“准日本产”机型。
  虽然个别消费品企业近年来日渐衰落,但整体来看,日本企业尤其是很多深度整合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日本企业表现依然相当优良,而这构成了日本经济*为坚实的基础。据SMBC日兴证券的统计,日本大型公司在截至2014年3月的财年,利润较上一财年增长了69%,成为推动日本股市近来不断上涨的根本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