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我国气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在协议书上签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收成、农民的收入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息息相关。目前,虽然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但气象条件变化仍然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品质、收成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农业部门与气象部门加强信息服务合作,深入开展有针对性、预见性、区域性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将有利于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有利气象条件、抵御气象灾害,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治风险,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现代农业建设、造福“三农”的重要举措。
此次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以服务“三农”发展为核心,以双方优势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网络平台为基本载体,以农业和气象组织体系为依托,以“三农”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发信息资源,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探索**合作运营发展模式,在服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好中国气象农业的信息服务事业发展。双方合作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重点深化气象农业信息服务。结合农业部门提供的作物种植和长势监测等农情调度信息,围绕农业防灾减灾需要,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分析,重点服务好大宗农作物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季节性、区域性、特色性气象信息服务,共同研发为农服务产品,有的放矢地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依据和咨询,为农民生活服务。
二是全方位推进双方网站建设合作。充分发挥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气象局中国兴农网的作用,实现双方网站信息共享,共建为农服务平台——气象农业频道。加强在服务“三农”领域的攻关项目上的横向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各级涉农用户群体的服务产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联合发布服务于“三农”的农情资讯信息。
三是共同扶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发展。重点是统筹规划,依托现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扶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发展,减少重复建设。加强省、市、县级农业信息部门与气象信息部门的信息服务合作,做好服务保障。鼓励服务站点积极宣传推广气象农业频道信息,扩大气象农业频道影响,不断扩大本频道服务“三农”的效应,为解决信息服务“*后一公里”问题做出贡献。
协议约定,双方近期将先行推出“气象农业频道”,给用户提供一个新的气象农业信息的一站式访问入口。频道将集中展示农业气象及气象预报、监测、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政策法规、政策解读、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农业分析预测、统计、科技信息等。
今后还将根据社会需求,逐步研发气象与农业交叉融合的信息产品,研究利用农业部短信平台等手段,开展手机短信等信息增值服务。将进一步努力开放气象、农业有关基础数据资源,提供给用户开展深入分析应用,逐步推进底层基础数据交换共享。如:利用气象信息和数据,开展大宗作物产量和价格预测分析,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分析预警结果。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围绕农业防灾减灾,结合作物种植和长势监测等农情调度信息,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的预估、预警、监测诊断和评估分析,为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依据。结合农情监测和气象信息,进行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和产量预测,提供有关决策参考信息服务。
据了解,今年5月22日,危朝安副部长曾带领农业部有关司局单位负责人专程走访中国气象局,与矫梅燕副局长签定了双方加强合作交流的协议,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合作任务,此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是落实其中网站共建任务的一个关键步骤。 来源:浙江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