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某一食用菌菌种的DNA,并用DNA指纹技术对样本菌种进行“个体识别”,解决菌种同名异种、同种异名问题。记者从12月11日举行的“福建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科技共享平台建设及相关技术研究”项目验收会上获悉,该省应用DNA指纹技术对现有食用菌品种进行分类,建立品种资源共享平台。与会专家认为,此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
福建食用菌栽培种类国内*多、品种*全,出口总额长期居国内首位。由于菌种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制种户出于商业目的,随意更改菌种名称,出现严重的同名异种、同种异名问题,引种后由于种性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导致减产、绝收,每年给全省造成上千万元损失。
据项目负责人、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主任谢宝贵介绍,该项目面向国内收集菌种,成为国内菌种保藏数量多、种类*全的种质资源库,并建立了2216个菌株DNA指纹图谱。以此为基准,应用亲子鉴定和法医学个体识别技术,建立品种鉴别技术,能对待检样品与指定品种的符合性进行鉴定,并可应用于新品种认定。
目前,该项目已制定省级地方标准《食用菌品种鉴别技术规范——DNA指纹法》,建立了25种主要食用菌的菌种鉴别技术,清理出808个同名异种、同种异名菌株。
福建省星火办主任郑昭表示,依托该平台及其建立的菌种鉴别技术体系,为全省提供菌种保藏、良种供应、菌种鉴别等服务,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