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在国内范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时,曾总结各省(市)的经验,汇总成“配方施肥”的三类六法。
(一)土壤肥力分区配方法
首先根据地力情况将地块分成不同的级或区,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地块特点进行配方施肥。在面积较大的区域内,可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种植作物等条件进行分区划片,然后再将每区划分成若干个地力等级,每一个地力等级作为配方区。
据慕成功等( 1995
)在《农作物配方施肥》一书中的介绍,河南省小麦配方施肥首先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等将全省划分为豫东潮土中低产配方区、豫西旱地中低产配方
区、豫中南砂姜黑土中低产配方区、豫北高产配方区、豫南稻麦轮作配方区、南阳盆地配方区等 6
个小麦配方区。各配方区内又根据地力等级再划分出若干等级档次,针对其肥力特点制定出施肥配方及实施技术。
(二)目标产量配方法
1 、养分平衡法
用目标产量的需肥量减土壤供肥量,其差额部分通过施肥得到补充,使作物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数量与肥料供应养分量之间达到平衡。其计算公式是:
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2 、地力差减法
在没有条件进行土壤测试的地方,可以用田间试验的空白小区作物产量,称为空白产量,来代表地力产量。目标产量减去地力产量后的差额乘以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就是需要用肥料来满足供应的养分数量。其计算公式是:
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三)田间试验配方法
1 、肥料效应函数法
在田间小区试验中,肥料不同用量所得作物产量的差异称为肥料效应,用数学的方法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即为肥料效应函数议程,可以通过议程的运算来获得某种作物在田间的肥料合理用量。
到
目前为止,通过田间肥料试验来获取肥料用量信息,是推荐施肥*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种方法都要以它为参照标准。田间肥料试验费用较高,费工费时。试验点数少
了,不能反映当地农田的各种土壤肥力水平状况,但事实上也不可能在每一块农田布置肥料试验。所以,一般都把土壤测试与田间肥料试验结合起来,在同等土壤肥
力水平的农田,推荐肥料试验结果所得肥料用量。
2 、养分丰缺指标法
土壤测试推荐施肥的原理证明,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的高低与该地块土壤上种植作物的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水平高的地块,农作物的产量水平也较
高;而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低的地块,作物产量较低。因此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产量,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的地块可以少施肥,而在土壤肥力水平低的地块就应多
施肥。
所列的极高、高、中低、极低等级是土壤有效养分的丰缺指标。为了制
定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先要在不同土壤上安排土壤肥力测定试验。以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全肥区和不施氮、磷、钾肥中某一种养分的缺素区的作物相对产量作
指标。相对产量小于 55% 为极低, 55%~75% 为低, 75%~95% 为中, 95%~100% 为高,大于 100%
为极高。把各试验点的基础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按上述丰缺指标分组,就可以得到土壤有效养分(氮、磷、钾)的丰缺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施肥。
3 、氮、磷、钾的比例法
通过田间试验,确定某一作物氮、磷、钾三要素的*适用量,并计算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实际应用时,只要确定了其中一种养分的用量。这种推荐施肥的方法简便易行,在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前期曾发挥很大的作用,如以氮定磷、以氮定钾等等。
生产中,还有不少成功的方法,有待于大家交流、验证并推广。
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的确定方法:
近几年,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过程中,对于化肥用量的确定,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目标产量计算法。该法的优点是技术含量高,测得值在中等的范围内时计
算出的施肥量也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一些参数不易获得,特别是土壤养分利用系数,所以对测定的极大值、极小值而计算出的施肥量往往不切合实际。二是地力分级
法。根据地力水平的高低,结合在不同地力水平下的肥料*佳用量试验而确定施肥量。此方法操作简便,一般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关系,也有一定的科学
性。但由于没有把土壤养分有考虑进去,所以显得很粗放。三是地力分级法与测定值结合法。根据地力水平制定出产量,再根据这个产量水平下土壤养分的含量状
况,划分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施肥量。此法既考虑了产量水平,又考虑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操作起来也很简便,但对土测值的利用还不够细。
以上方法只是凭经验及有关理论制定的,而没有经过严格的田间试验,所以仅供参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