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对小麦叶绿素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小麦叶片的叶绿素与光合能力有关的重要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改善,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人对小麦、大麦、玉米、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消长规律、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的关系、叶绿素组成、叶绿素a/b值及叶绿体结构与光合性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叶绿素含量对氮磷肥的响应
各品种顶层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挑旗期到开花期达到*大值,以后随生育进程缓慢下降。下层叶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双峰型变化:**个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或挑旗期,以后有所下降;**个峰值除对照条件下河农341出现在抽穗期以外,其他品种各施肥处理一般都出现在开花期。与对照相比,氮磷配合和施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在抽穗期和开花期达到*高值,这种趋势以顶层叶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显然与对照的叶片衰老较早有关。另外,抽穗期以前一般以氮磷配合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抽穗以后则施氮处理与氮磷配合处理互有高低。从拔节到开花后各时期的平均值看,各品种施氮和氮磷配合处理顶层叶的叶绿素含量也是互有高低,而中层叶和下层叶叶绿素含量为对照<施氮<氮磷配合。另外,与对照和施氮处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相比,整个生育时期各品种氮磷配合处理下层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平缓,特别是在开花后10d 仍维持了较高。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持叶绿素计、叶绿素测定仪来进行测定。
本研究表明,3种施肥处理下各小麦品种顶部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在挑旗到开花期为顶点的单峰型变化,下层叶则为双峰型变化。除拔节期不同品种各叶位的叶绿素和蛋白含量差异不大外,其他时期基本上都是顶部叶>中层叶> 下层叶。这与Loss和Turner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品种各层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下层叶的叶绿素含量都为对照< 施氮<氮磷配合,顶层叶和中层叶的叶绿素含量也以对照的*低,但施氮与氮磷配合的差异不大。但是可以看出,增施磷肥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叶位的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无机肥料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同时说明施用氮肥及氮磷配合施用对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间接提高光合关键酶的含量和活性的重要性。这另一方面还说明增施无机肥随着叶位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对磷肥的反应越来越敏感,这一规律与干旱对不同叶位光合速率的影响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下层叶在生长期内有充足的无机营养而上层叶有强的羧化能力和强的光能捕获能力,从而保证在小麦灌浆期产量形成过程中,顶部叶可能主要起继续同化物质的功能,而其它叶则主要起累积物质向籽粒再转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