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量平衡法准确预测墒情 农田土壤墒情预测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作物需水预报的精度。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可以借助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进行监测分析,但是在墒情的预测上则是不仅仅需要当下的墒情,同时还要结合环境中的多方面因素,比如环境中的降雨量、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灌溉水的用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在墒情的预测上可以通过农田水量平衡模型进行测定。 首先使用土壤水分温度计进行测定0~110cm的土壤初始含水量,再来进行墒情的预测。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可以套用以下的公式来进行:Wi=Wi0+P+I+U-(R+D+ET) 上式中,Wi为i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含水量,mm;Wi0为i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含水量,mm;P为i时段内有效降水量,mm;I为i时段内作物灌水量,mm;U为地下水分上渗量,mm;R为地表径流量,mm;D为土壤水分渗透量,mm;ET为i时段内水分蒸散量,mm。 通过相应的实验证明发现,农田水量平衡法具有较小的平均**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差,而具有较大的一致性指数,说明水量平衡法对土壤体积含水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墒情预测上可以采用以上方法进行预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进行简单的预测,该款仪器*多可对40个监测点实现垂向六点法同步检测,同时数据监测结果能够上传到电脑中进行实时的监测分析,通过曲线分析法来进行了解墒情的走向同时结合历年来该区的墒情变化趋势进行简单的墒情预测。本文来源:http://www.trsfyq.com/news/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