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闲期轮耕对作物土壤蓄水保墒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旱地土壤耕作技术力求纳秋水、抗春旱,但传统多耕多耱的耕作方式使80%以上的土壤水分无效损失加重,导致土壤退化严重,免耕是保护性耕作*主要的技术之一,但是长期免耕对于土壤的结构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性。采用多种方法混用能够很好的保证土壤水分的同时,保证了土壤养分的为此。土壤水分的检测可以通过使用无线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进行监测分析。 而相关的实验人员证明发现:在连续2年免耕的基础上深松,可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保墒增产效果明显,土壤深松处理后平均比对照(不深松)增产18.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7%。那么耕作的方式变化对于土壤水分存在怎样的影响呢?试验设两年免耕一年深松(免耕/深松/免耕)、两年深松一年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和传统耕作(连年翻耕)3个处理.免耕/深松/免耕处理(T1);深松/免耕/深松处理(T2);传统耕作处理(CT),同时通过使用多参数土壤测量仪进行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 测定发现,3年夏闲期不同轮耕方式土壤蓄水效率均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小,其土壤蓄水效应在夏闲期降水较多的年份(2008年)效果显著.经过3年夏季休闲,与连年翻耕相比,不同轮耕处理蓄水效应增加显著:T2处理0~200 cm土壤蓄水效率*高,3年分别较CT处理增加28.9%、14.1%和36.7%;T1处理分别较CT处理增加14.8%、9.4%和21.6%,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见,夏闲期轮耕可以更好地接纳7—9月降雨,蓄存于深层土壤,供下季作物生长需要。本文来源:http://www.trsfy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