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发生的一系列学术期刊的撤稿风波中,研究者们通过社交媒体讨论了他们常年的“*爱”:一份已经发表了三年的研究期刊影响因子和撤稿频率间关系的论文。
这份2011年的论文提出了“撤稿指数”( retraction index)这一概念,描述发表在某刊物上的论文*终被撤稿的可能性。作者对从2001至2010年发表在17家期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绘出了每种期刊的撤稿指数和影响因子的对应关系图。结果十分清楚: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相应的撤稿指数也越高。
影响因子高,撤的稿也多
“所谓的‘高影响力’期刊?这不过代表着你的论文更可能被撤稿罢了。”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古生物学的的乔?坦南特(Jon Tennant)在这个月的早些时候发**评论道。而来自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墨菲特癌症研究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的大卫?巴桑塔(David Basanta)则在**上回应说:“但这也说明更多人在尝试重现论文中的结果。”
期刊的撤稿指数是“在一个时间段里被撤稿的文章数量”和“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发表的带摘要文章的数量”的相对值。该论文在对这17种期刊进行分析后展示了影响因子和撤稿指数关系的总体趋势,这张图也被发表在**上:
这篇论文的两个作者各为一家学术期刊的总编,但他们都无法对结果的这种相关性做出明晰的解释。不过,他们在论文中写到,有一种可能在于,一些研究者更愿意走捷径,甚至做出学术不端的行为来在**学术期刊发文。但作者也指出,影响力高的学术期刊可能会有更严密的审查,使那些有问题的文章更难隐匿它们的缺陷。
然而,**上有着其他的看法: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戴维(Graham Davey)在**上发言说:“这可能是因为那些**期刊想要发表小样本、大效应量的突破性进展吧。这是假阳性好嘛!”
不论是什么原因,撤稿数量上升的整体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让这篇研究退稿指数的论文自发表后就时常在社交媒体里出现。坦南特说:“这篇(三年前的)论文仍然十分应景,尤其在*近发生这一系列可怕伪造结果事件和撤稿风波的时候。”
*近,在一篇对《自然》杂志2013至2014年的各种撤稿行为提出看法的博客中,“撤稿指数”也有所体现。在《自然》杂志决定撤回小保方晴子关于用酸浴获得干细胞的论文的一个多月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干细胞学家保罗?诺普菲尔(Paul Knoepfler)就在他的博客中呼吁撤回那两篇有争议的论文。他指出,这波撤稿浪潮的可能表明论文在编辑过程中“审查太少”。但这也可能是一个积极的现象,“这可能也说明**的期刊对有缺陷的研究论文表现出更小的容忍度(选择了撤稿而不是包庇),哪怕论文是在自家发表的。”他说。《自然》则对此拒绝发表评论。
社交媒体中的论文误读
即使论文没差错没被撤,不正确的信息也还是可能蔓延:在这个月早些时候,在某科幻网站的博客中(该科幻网站由麦克米伦公司运作,这家公司同时也拥有着自然出版集团),一个由化名“粗短火箭”发布的帖子里谈到了一项在英国进行的北欧墓葬考古研究。帖子里说,经遗骨检测发现,出土的14具维京人遗体中有几乎半数都检测为女性,于是帖子标题宣称“一半的维京勇士都是女性”。这篇同是2011年发表的论文随即也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
然而,研究者强调,该帖子的描述和2011年原文献的描述相去甚远:牛津大学研究中世纪考古学的托比?马丁(Toby Martin)发推说:“我就奇怪了,一篇三年前发表的文章是怎么能在今天被广泛误传成这样的……”他随即给出了一个原文网址进行辟谣。
原始论文的作者,英国斯特灵大学的历史学家夏恩?麦克劳德(Shane McLeod)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虽然在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六具女尸中有一具是与剑盾合葬,但并没有证据能证明她和其余女性曾使用过这些武器。他说:“比如,女性和孩童似乎在9世纪下半叶入侵英格兰的**中出现过,但这并不能意味着她们会直接上战场拼杀。”麦克劳德在他的文章中写到,那些剑和盾可能属于当时和那些女人埋在一起的的青少年(性别待定)。英国利兹大学的语言学家和中世纪研究学家凯特?怀尔斯(Kate Wiles)则发推表示,认为这项研究给人上了重要的一课:“一具带剑的骷髅并不一定就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