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自去年9月迁入新址以来,493名学生出现身体**反应,情况严重者被查出**癌、白血病等病症。学校新址毗邻三家化工厂的原址,令不少学生家长怀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是罪魁祸首。常外风波未定,4月20日,江苏省海安县宣布对海安化工园区内的所有化工企业全部进行停产整顿,而该化工园区附近就是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发生在常外的事件,并不是一个小概率的意外。
2014年,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部联合发布《国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这之前土壤污染情况被视为“国家机密”,不得公开。根据调查公报,国内16.1%的土壤污染超标。此次调查的覆盖面积仅为630万平方公里,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至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其中19.4%的耕地超标,粮食**面临严峻挑战。
土壤污染的典型地块情况更严重。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重污染企业用地超标率达36.3%,工业废弃地超标率34.9%,工业园区29.4%的土壤超标。《公报》列出的八类土壤污染典型地块,遍布国内各省市,甚至就邻近学校和居民小区。发生在去年8月的天津瑞海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就将周边小区成千上万的普通居民卷入了土壤污染的重大隐患之中。
在这份官方发布的调查公报中,对于国内土壤污染问题总结是:“国内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然而,如此悲观的论调,并没有带来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编纂中《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始终不见出台。
根据欧洲土壤数据中心(European Soil Data Center)的统计数据,如今欧洲各国治理土壤污染的资金主要有公共和私人两种资金来源,尤其在治理成本较高的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私人资金成为防治土壤污染经费的主要来源。然而,中国污染超标的土壤总面积甚至超过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国土总面积,治理成本之高达数十万亿。正在修订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提出,每年由地方、中央和社会资金每年投入1500-2000亿元进行治理。而今年财政部治理土壤污染的中央财政预算为90.89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将要拿出上千亿元的财政收入治理土壤污染。对财政收入紧张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几乎是异想天开的方案。
另一方面,哪怕是作为当地“贵族学校”的常州外国语学校,这些学生的家长们还要为孩子的生命**付出巨大代价,活在巨大的社会风险之中。像国外依靠私人资金治理,更是天方夜谭。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污染现状,一边是谁都难以负担的高昂治理费用。“先发展,后治理”演变成了积重难返的污染困境,干净的空气、水和土壤,似乎只能在太过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