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用聚碳酸酯中空板辐射透过特性初步研究
聚碳酸酯板(Pc)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o世纪9O年代。初期,产品主要从欧美国家进口,价格较高,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90年代末,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拜耳公司首先进入中国建厂生产 j,随后许多国内外塑料板生产厂家纷纷加入到这一产品的生产制造行列中来,促使价格下降,并使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由于其质量轻、保温性能好、抗冲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作为温室透光保温覆盖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与玻璃和塑料薄膜等传统温室用透光覆盖材料相比,高流动性PC料板辐射透过性能却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可见光透光率低、紫外线难以透过、红外线透过率不高。随着大量聚碳酸酯板在温室上的应用,许多生产厂家为此专门研究开发农用聚碳酸酯板,以适应温室的特殊要求。由于产品在温室上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许多要求和参数评定还在探索之中。透光性能是温室覆盖材料一项*重要的参数。测定这一参数目前主要依赖的检测方法有GB/T 2410[33和GB/T 2680 ],但由于高流动性PC料中空板是一种非均质材料,直接采用上述标准检测方法所测定的数据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温室用聚碳酸酯中空板辐射透过特性。为此,针对聚碳酸酯中空板的特点,在对原有检测方法进行适当修改的基础上
紫外线与可见光光谱透过特性
玻璃在315~380 12m范围内的紫外线区域有较大的透过率,而高流动性PC料板在这一区域基本不透过,这主要是聚碳酸酯中空板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材料的抗老化能力而在其表面或母料中附加了阻隔紫外线的添加剂所致。此外,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率较聚碳酸酯中空板高出近10 7/5,这在光照条件比较弱的地区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测定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选择聚碳酸酯中空板做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时,一方面要考虑温室建设地区的室外光照度,从总进光量的角度衡量进入室内的光照度能否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室内种植作物对紫外线的依赖程度,对种植如茄子等蔬菜和紫罗兰等紫色花卉的温室不宜选择使用这种材料做透光覆盖材料。此外,在室外光照度比较弱的地区,选用聚碳酸酯中空板做透光覆盖材料由于没有紫外线进入,室内育苗容易引起幼苗徒长,影响幼苗的商品质量。北京地区冬季种植果菜,在PC板温室中明显暴露出光照度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进光量少,温室白天的升温速度和室内温度也都较同类型玻璃温室或塑料薄膜温室低。
以GB/T2680为基础,针对聚碳酸酯中空板材质不均匀的特点,提出取相邻两肋之间中心线左右2 mm的范围为测试区,并根据温室对辐射光谱的要求,进一步对辐射透过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合测定聚碳酸酯中空板辐射透过率的测定方法。采用该方法,以4 mm厚玻璃为参比,分别测定了8 mm 和10mm厚聚碳酸酯中空板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线透过特性,结果表明:聚碳酸酯中空板对紫外线基本不透过,在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光率较玻璃低约10 ,在红外线波段范围内,高流动性PC料中空板具有两个透过率高峰波段,总透过率虽比玻璃稍高,但较其他温室透光覆盖用有机塑料材料低2个数量级,具有较好的辐射保温性能。
超I临界甲醇降解聚碳酸酯的动力学
聚碳酸酯(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主要应用于信息存储材料、电子、汽车、光学等行业,回收利用废弃PC材料,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是循环经济中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分解废弃塑料,尤其是聚酯类塑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不必借助催化剂将塑料快速分解为低聚物和单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聚合物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高分子长链的随机断裂和链端的特定断裂.整个降解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可通过连续分布动力学进行研究.
聚合物出峰时间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后移,且峰宽加大,峰高降低.聚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随降解时间而减少,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子相应增多,并且在聚合物中的分布范围增大.在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区域,低聚物的含量随降解时间而显著增加,27 rain后为溶剂出峰.原料PC 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 为27700,降解2.5 rain后,未降解PC的Mn为8500,降解10 rain和15 min后,Mn分别为2300和1600.未降解PC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质量分率积分曲线,聚合物中达到某一累积质量分率所对应的*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随降解时间而降低,即随着降解的进行,聚合物中大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子减少,小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子增多.
PC在超临界甲醇降解过程中,首先是高分子长链断裂,其中包括随机断裂和特定断裂,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降解初期迅速下降,之后聚合物单体和低聚物的含量随降解时间、温度而增多,*终PC降解为单体DMC和BPA及其他小分子产物.连续分布动力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分子聚合物的降解历程,通过瞬态运算得到了PC随机降解反应活化能为75.72 kJ·mol_
高流动性PC料交换阶段 当体系中水的浓度达一定程度后,便会有水降解反应即酯交换反应发生.在此过程中,PC的热降解为二级反应,粘均分子量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系数大多在0.95以上(见后文).动力学研究为第2步的降解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自由基反应阶段随着时间的增长和聚合度的减少,继续反应所需要水的浓度越来越大,而当PC与空气的过氧化反应所带来的水分不能满足酯交换反应的需要时,酯交换反应则不能继续进行,此时PC只能进行自由基降解反应.由于在自由基降解反应过程中,一旦在链的末端有可以使PC链进行降解的自由基生成,则在短时间内该链完全降解为小分子,而整个PC的粘均分子量则无大的变化,直到聚合物完全降解为止
结论
整个PC热降解过程可分为吸收氧气、酯交换、自由基反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以PC热降解产物粘均分子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而区分的.不同的PC热降解产物粘均分子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说明在这三个阶段中的降解机理互不相同.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