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也是一门学问,它有四个境界。*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不该说什么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么,该如何把握其中技巧呢?说话与写文章类似,也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也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说话的方式和分寸。注意了这四点,说话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时机的把握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亦是如此,话不在多,时机一定要对。*会说话的人是在*适宜的时机说*适宜的话。反之,会给你带来负面的效果。《三国》中的“杨修之死”就是因为说话时机不对,而招致“杀身之祸”。
二、场合的把握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氛围,以致人们的心情也不同,对一些问题的接受和体会的程度也会不同。同样的话,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结果,或被认为合理、有见解,亦或可能引起人家的讨厌和不屑。舍生处地的想一下,我们跟一个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大谈网络、信息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可能而知这位农民一定不知道你嘴里所谓的网络是什么东西,还有可能会认为你脑子有毛病。这就叫“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拿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三、说话对象和身份的把握“对牛弹琴”的成语相信大家都听过,它的寓意就是“说话不看对象”。说话也一样,不看对象说的话没有任何作用。只有了解了交流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爱好、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这样,我们所说的话才有意义,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方式和分寸的把握同一件事,你选择的角度,内容非常重要。比如,你做了四个菜,只有一个好吃,这一点你自己是知道的。会有两种评价,一类人说那三个菜不好吃,只有一个好吃;而另一类只是说某一个菜好吃,其他三个虽然不好吃,但是没有说,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点你也是清楚的,何必要说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在不同人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所以,开口说话不能只照着自己的思路走,要考虑对方对自己说的话是否有兴趣,要考虑对方的立场,以及自己的观点能够被接受的程度。这样说话的人虽不是老实人,但**是精明人。一个具有演说技巧高明的人,能够很快地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得适时适地,恰到好处。换言之,他能把听众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这是一种****的才能,这种能够把握优越时机的人,说话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会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