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屠呦呦获国家*高科技奖

2017年1月9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刚刚过完86岁生日(生于1930年12月30日)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6年度国家*高科技奖”。屠呦呦此次获奖打破了中国*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项纪录:**位女性*高奖得主;**位非两院院士的获奖者。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奖之后并没有获得当年的国家科技奖项(原因据称是当年没有人推荐,国家科技奖的推荐材料上报的截止日期一般在每年的一月份截止,而屠呦呦当年10月份才获得诺奖),这一事件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今日屠呦呦先生摘得*高奖总算是众望所归,了结了一段争议。事实上,早在2011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之后,还曾一度被提名国家*高科技奖,后因为种种原因而未通过评审,如今看来还是“诺贝尔奖”的面子更大。国家*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

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发〔20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签署,授予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国家*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高温/超高温涂层材料技术与装备”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等6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等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嫦娥三号工程”等20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的选育技术及应用”等149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教授等5名外国专家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内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道路,为加快建设**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7年1月2日

 

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来源:时代周报)

屠呦呦**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奖章(来源网络)

日前,在屠呦呦86岁生日到来之际,屠呦呦为支持北京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良的医药卫生人才,激励医学部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并鼓励医药卫生领域中青年教师不断进取、追求**,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100万,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北京大学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此外,北大医学部领带还表示将考虑成立“北京大学屠呦呦新药**研究院”,国内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还将其墨宝“德音孔昭,示我周行”的题词送给屠呦呦。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

附:

附:历届国家*高科技奖得主

2000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度,*高奖得主空缺;

2005年度

叶笃正,有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6年度

李振声,有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2007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有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度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有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有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2010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2011年度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2年度

郑哲敏,国际有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3年度

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4年度

于敏,我国有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2015年度,*高奖得主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