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手机屏减反射镀膜的耐磨性?
需要增透减反技术可以联系我们上海工厂
上海卷柔新技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2005年成立在上海闵行零号湾创业园区,专业的光电镀膜公司,技术背景依托中国科学院,卷柔产品主要涉及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和加工;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平板显示,安防监控等光学镀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上等的产品和服务。
减反射镀膜(ARCoatings)在提升光学元件透光率的同时,往往面临耐磨性不足的问题(如易划伤、耐摩擦性能差),这在手机屏幕、相机镜头等高频使用场景中尤为突出。提高其耐磨性需要从材料体系、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及表面处理等多维度入手。以下是具体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 一、材料体系优化:选择高硬度基材与复合涂层 1.基材硬度强化 无机材料为主导:传统减反射膜多采用二氧化硅(SiO₂,硬度约6-7Mohs)、二氧化钛(TiO₂,硬度约6-7Mohs)等氧化物,但单一材料耐磨性有限。可引入高硬度陶瓷材料,如: 氮化硅(Si₃N₄,硬度9-10Mohs):兼具高硬度与低折射率(约2.0),可作为中间层增强结构强度。 碳化硅(SiC,硬度9.5Mohs):硬度接近金刚石,常用于底层支撑,但折射率较高(约2.6),需通过梯度设计匹配光学性能。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有机聚合物(如丙烯酸酯)中掺杂纳米陶瓷颗粒(如Al₂O₃、ZrO₂),形成纳米复合涂层。例如: 分散5%-10%的Al₂O₃纳米颗粒(粒径<50nm)可使涂层硬度从2H提升至4H以上,同时通过表面改性(如硅烷偶联剂)改善相容性,避免透光率下降。 2.梯度结构设计 硬度梯度过渡:从基底到表面设计“软-硬”梯度结构,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膜层开裂。例如: 底层使用低硬度、高附着力的SiO₂-TiO₂复合层(硬度3-4H),中间层采用Si₃N₄(硬度7-8H),表层覆盖金刚石-like碳(DLC,硬度8-10H)或类玻璃涂层(Glasstran™,硬度9H)。 折射率与硬度协同优化:通过光学设计软件(如TFCalc)同步模拟膜层的光学反射率与力学强度,平衡透光率(目标<1%)与硬度(目标≥9H)。 二、工艺改进:提升膜层致密度与附着力 1.物**相沉积(PVD)工艺升级 磁控溅射+离子辅助沉积(IAD):在镀膜过程中引入高能离子束(如Ar⁺),对沉积膜层进行实时轰击: 优点:去除表面吸附气体,促进原子级扩散,形成无定形致密结构(孔隙率<1%),结合强度提升3-5倍。 案例:手机屏AR镀膜采用IAD技术制备的SiO₂-Al₂O₃复合层,耐摩擦测试(500次摩擦,100g载荷)后反射率增幅<0.2%。 脉冲直流溅射:通过脉冲电源减少靶材中毒(尤其是氧化物靶材),提升沉积速率的同时降低膜层内应力,避免开裂。 2.化学气相沉积(CVD)与原子层沉积(ALD) ALD技术:通过周期性气体脉冲(如Al(CH₃)₃与H₂O)实现单原子层**沉积,制备的Al₂O₃膜层: 厚度均匀性<±1%,致密度接近理论值,硬度可达8-9H。 缺点:沉积速率低(~1nm/min),适合**光学元件(如精密镜头)。 等离子体增强CVD(PECVD):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在低温(<200℃)下沉积Si₃N₄膜层,硬度可达9H,且对塑料基底(如PMMA)兼容性好。 3.后处理工艺强化 热退火处理:对镀膜后的元件进行高温退火(如玻璃基底在300-500℃下处理1-2小时),促进膜层原子重排,形成更稳定的晶体结构(如锐钛矿TiO₂→金红石TiO₂),硬度提升20%-30%。 等离子体处理:通过氧等离子体刻蚀(O₂-RIE)去除膜层表面疏松颗粒,同时生成羟基(-OH)基团,增强后续涂层的附着力。 三、表面功能化处理:构建抗磨防护层 1.类金刚石涂层(DLC)叠加 在减反射膜表面沉积一层200-500nm的DLC涂层,其主要成分为无定形碳(含sp²和sp³键): sp³键占比>80%时,硬度可达800-2000HV(约10H),摩擦系数低至0.05-0.1。 光学匹配:DLC折射率约2.0-2.2,可通过设计1/4波长厚度(如550nm光对应厚度137.5nm)作为增透层的一部分,实现耐磨性与透光率的双重优化。 2.纳米涂层自修复技术 在表面涂层中引入自修复微胶囊(如含UV固化树脂的胶囊): 当涂层划伤时,微胶囊破裂释放修复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快速固化(<5分钟),修复划痕深度可达50μm。 超疏水涂层叠加:在AR膜表面制备含氟硅烷的超疏水层(接触角>150°),减少灰尘、水滴对膜层的物理磨损,同时降低化学腐蚀(如酸性雨水)风险。 四、性能测试与标准体系 1.耐磨性量化评估 划格法(ISO2409):用划刀在膜层表面刻划10×10网格,胶带粘贴后观察脱落等级(0级为无脱落)。 摩擦测试(ASTMD3884):使用Taber耐磨试验机,加载100g砝码,以CS-10轮测试500次循环,要求反射率变化<0.5%,雾度增加值<1%。 硬度测试(铅笔硬度法,ISO15184):使用硬度≥9H的铅笔,以45°角施加1kg载荷划过膜面,无划痕为合格。 2.环境耐受性测试 湿热老化(ISO6270-2):在85℃/85%RH环境下放置1000小时,膜层无开裂、脱落,反射率波动<1%。 紫外老化(ASTMG154):365nm紫外光照射500小时,膜层黄变指数(ΔYI)<3,硬度保持率>95%。 五、典型应用案例与技术趋势 1.手机屏幕AR镀膜方案 结构设计: 基底:大猩猩玻璃(硬度9H) 膜层:SiO₂(50nm,n=1.46)+Al₂O₃(80nm,n=1.76)+Si₃N₄(120nm,n=2.0)+DLC(300nm,n=2.2) 性能:反射率<0.8%,铅笔硬度9H,经1000次摩擦测试后反射率增幅0.3%。 工艺组合:磁控溅射沉积光学层,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DLC层,全程在真空腔内完成,避免二次污染。 2.技术发展趋势 纳米仿生结构:模拟蛾眼表面的纳米柱阵列(高度<200nm,直径<100nm),通过压印光刻技术制备无膜层结构的减反射表面,兼具高透光率(<0.5%反射率)与超耐磨性(硬度等同基底材料)。 多功能集成:将减反射与抗指纹(AF)、抗蓝光(截止400-450nm)、导热(如掺杂石墨烯)等功能结合,通过多层复合设计实现“一膜多效”。 总结 提升减反射镀膜的耐磨性需打破“光学性能与力学性能难以兼顾”的瓶颈,通过**材料**(高硬度纳米复合体系)、工艺升级(原子级**沉积)、结构优化(梯度功能设计)**的协同作用,结合表面防护技术(如DLC涂层、自修复机制),可实现反射率与硬度的平衡。未来,随着纳米制造、智能材料技术的发展,减反射镀膜将向“超硬、超透、多功能”方向突破,满足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严苛需求。
关于我们
卷柔减反射(AR)玻璃的特点:高透,膜层无色,膜硬度高,抗老化性强(耐候性强于玻璃),玻璃长期使用存放不发霉,且有一定的自洁效果.AR增透减反膜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文博展示、低反射幕墙、广告机玻璃、节能灯具盖板玻璃、液晶显示器保护玻璃等多行业。 我们的愿景:卷柔让光学更具价值! 我们的使命:有光的地方就有卷柔新技术! 我们的目标:以高质量的产品,优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 上海卷柔科技以现代镀膜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镀膜设备、镀膜加工、光学镀膜产品服务于客户,努力为客户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为中国的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